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22-04-23 15:14 信息来源: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安徽马鞍山市长江岸边的薛家洼,草木茂盛、碧波荡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野生动植物生机盎然;江苏如东县海上风电场,一台台白色风机输出绿电……神州大地,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铺展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

北京空气越来越好了!继去年首次全面达标后,今年以来北京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2月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

2013年以来,我国全面开展蓝天保卫战,精准科学治理大气污染。“北京等地PM2.5年均浓度改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书肖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集中力量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保卫蓝天。工业结构“一钢独大”的河北,钢铁产能由峰值时的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内,数百家企业退城搬迁。去年河北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8.8微克,同比下降15.3%,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这些年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我家空气净化器已经闲置好久了。”石家庄市民李莉感受真切。

保卫碧水。陕西发力防治河流污染,将碧水保卫战纳入考核体系,对渭河、延河、无定河实施“一河一策”治理。去年,全省国考断面中,水质Ⅰ—Ⅲ类比例达91%,劣Ⅴ类比例下降到2.7%。“全省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达到近20年来最好水平。”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智华说。

保卫净土。天津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监管,用近4年时间,全面完成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同时,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减少重金属排放量。“近年来,土壤环境质量一直处于安全、良好状态。”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推进,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蓝天更多了,河湖更清了,良好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组组环境监测数据最有说服力:

2017年至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4.9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下降近四成。中国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

2021年,全国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上升至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2%,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目前,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90%,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去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印发实施,明确了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要锚定攻坚目标,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主攻方向,继续打好一批标志性战役,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

推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天气转暖,安徽池州市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滩涂上,一群群白头鹤、东方白鹳集合“编队”,开启北迁之旅。“现在这里的生态环境变好了,每年来的候鸟也多了。保护动真格,就能见实效!”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赵放武感慨。

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我国着力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环境容量,提升“生态颜值”。

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大数据中心,巨幅环形电子屏上,公园各处的情形近在眼前。“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19万多平方公里,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保护的典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

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同时,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保护着绝大多数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沿海防护林三期工程造林现场,林场职工正对新栽树木进行扶正培土。“三期工程计划造林1200亩,目前已完成800亩,栽植中山杉、水杉等苗木4万多株。”大丰区林场副场长印荣华说,全区112公里海岸线已基本建成沿海基干林带。

“林草兴则生态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体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深入推进沿海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完成面积达5.2亿亩,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300多个,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越来越稳固,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全党全社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村里发展花木产业,风景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多,七成村民住上了新建的住宅。”浙江宁波市西坞街道金峨村,花木种植户邬如丰正在自家庭院里打理盆景。近年来,金峨村的“美丽经济”发展得风生水起。全村家家户户搞起花木产业,花木种植面积目前达4000亩,年销售总额超过9000万元。

看全国,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绿水青山越来越美,金山银山越做越大。

3月29日,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在湖北宜昌市秭归新港首航,利用清洁电力驱动,每年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600多吨。近年来,长江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码头岸线逐步整治,“十年禁渔”全面实施……为保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沿江各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去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的国控断面比例为97.1%,两岸绿色生态廊道逐步形成。与此同时,沿江11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45.1%提高到46.6%,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47.7%提高到50.5%。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与此同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逾114万亿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展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速。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诺以全球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扎实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带来新机遇。我国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去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1%。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增加到16.6%左右。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去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指标与生态环境指标逐步走向共赢。”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持之以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将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寇江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安徽马鞍山市长江岸边的薛家洼,草木茂盛、碧波荡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野生动植物生机盎然;江苏如东县海上风电场,一台台白色风机输出绿电……神州大地,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铺展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

北京空气越来越好了!继去年首次全面达标后,今年以来北京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2月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

2013年以来,我国全面开展蓝天保卫战,精准科学治理大气污染。“北京等地PM2.5年均浓度改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书肖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集中力量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保卫蓝天。工业结构“一钢独大”的河北,钢铁产能由峰值时的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内,数百家企业退城搬迁。去年河北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8.8微克,同比下降15.3%,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这些年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我家空气净化器已经闲置好久了。”石家庄市民李莉感受真切。

保卫碧水。陕西发力防治河流污染,将碧水保卫战纳入考核体系,对渭河、延河、无定河实施“一河一策”治理。去年,全省国考断面中,水质Ⅰ—Ⅲ类比例达91%,劣Ⅴ类比例下降到2.7%。“全省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达到近20年来最好水平。”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智华说。

保卫净土。天津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监管,用近4年时间,全面完成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同时,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减少重金属排放量。“近年来,土壤环境质量一直处于安全、良好状态。”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推进,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蓝天更多了,河湖更清了,良好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组组环境监测数据最有说服力:

2017年至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4.9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下降近四成。中国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

2021年,全国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上升至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2%,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目前,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90%,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去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印发实施,明确了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要锚定攻坚目标,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主攻方向,继续打好一批标志性战役,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

推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天气转暖,安徽池州市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滩涂上,一群群白头鹤、东方白鹳集合“编队”,开启北迁之旅。“现在这里的生态环境变好了,每年来的候鸟也多了。保护动真格,就能见实效!”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赵放武感慨。

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我国着力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环境容量,提升“生态颜值”。

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大数据中心,巨幅环形电子屏上,公园各处的情形近在眼前。“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19万多平方公里,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保护的典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

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同时,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保护着绝大多数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沿海防护林三期工程造林现场,林场职工正对新栽树木进行扶正培土。“三期工程计划造林1200亩,目前已完成800亩,栽植中山杉、水杉等苗木4万多株。”大丰区林场副场长印荣华说,全区112公里海岸线已基本建成沿海基干林带。

“林草兴则生态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体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深入推进沿海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完成面积达5.2亿亩,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300多个,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越来越稳固,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全党全社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村里发展花木产业,风景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多,七成村民住上了新建的住宅。”浙江宁波市西坞街道金峨村,花木种植户邬如丰正在自家庭院里打理盆景。近年来,金峨村的“美丽经济”发展得风生水起。全村家家户户搞起花木产业,花木种植面积目前达4000亩,年销售总额超过9000万元。

看全国,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绿水青山越来越美,金山银山越做越大。

3月29日,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在湖北宜昌市秭归新港首航,利用清洁电力驱动,每年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600多吨。近年来,长江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码头岸线逐步整治,“十年禁渔”全面实施……为保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沿江各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去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的国控断面比例为97.1%,两岸绿色生态廊道逐步形成。与此同时,沿江11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45.1%提高到46.6%,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47.7%提高到50.5%。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与此同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逾114万亿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展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速。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诺以全球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扎实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带来新机遇。我国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去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1%。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增加到16.6%左右。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去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指标与生态环境指标逐步走向共赢。”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持之以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将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寇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