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播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播报

河北日报: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特别报道—11年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发布日期:2025-02-26 07:00 信息来源:河北日报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晨光破晓,京唐城际G8804次列车呼啸着驶出唐山站。车厢里,唐山工程师刘志刚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天津宝坻智能工厂的实时数据。

正午时分,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的芦苇荡里,北京高校的师生正躬身其间,记录着候鸟迁徙季里鸟儿的种类、数量及活动规律。

暮色低垂,潮白河两岸的灯火次第点亮,河北燕达医院医学影像科的CT自助取片机正吐出当日最后一份北京患者的胶片和诊断报告,检查室里传来交接班的轻声絮语。

这是2025年早春的寻常一日,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的时代切片。京津冀三地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层逻辑,书写着新时代的融合范本。

通衢纵横间,跨省通勤成为新日常——

在保定东站,刚下高铁的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专家崔烺,正翻看手机里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就诊App上的预约挂号情况。上午来保定医院出门诊,下午回北京病区查房,晚上回家陪陪家人——双城生活,也能从容不迫。

交通动脉的延伸,见证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如长虹卧波,让大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距离缩短的不仅是5公里。京蔚高速穿山越岭,打开了北京通向河北的“西大门”。通勤定制快巴穿行在北京和雄安新区之间,将建设者的步伐编织进千年大计的经纬。怀兴城际廊兴段的开通,让怀兴、津兴、京雄3条城际铁路“握手”。京津冀2669公里高铁运营里程的背后,是“轨道上的京津冀”编织的“同城化”梦想。

无垠碧空下,丹青妙手共绘锦绣山河——

在雄安新区,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环保专家与雄安的同行们深入会商,在监测数据的共同研判中,找寻着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道。白洋淀的候鸟用翅膀投票——如今,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野生鸟类达到295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89种,曾一度被认为在中国绝迹的彩鹮组团现身。

建立京冀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津冀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北京签订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京津水源上游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已实现全覆盖……生态补偿的纽带,让每滴水珠都饱含共护碧水长流的承诺。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着力打好散煤治理、清洁能源替代等六大攻坚战……三地同心绘就的生态长卷上,有潮白河倒映的云影,有永定河润泽的田畴,更有京津冀三地共同守护的湛蓝如洗的天空。

创新火花里,三地产业聚“链”成势——

在河北长安汽车总装车间,全球首款增程式皮卡车正经过一道道装配流水线,车上有100多个零部件来自28个京津厂家,北京四维智联提供的车载信息娱乐终端总成,是这款车的“最强大脑”。在这幅覆盖三地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图谱上,京津冀上下游企业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转动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

错位布局产业链条,与京津共同制定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联合发布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目录,共建氢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当三地产业链如神经网络般交织,每个节点的突破都成为整体的跃升。一个个动力澎湃的新产业集群,正在协同创新的沃土上拔节生长。

共建共享中,携手织就幸福同心结——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来自雄安新区的牛女士刷完河北的社保卡,指尖轻触自助借阅机,成功借到了书。京津冀社保“一卡通”,将三地居民纳入惠民便民的“同心圆”,从图书借阅到公交出行,从医保结算到景区入园,这张小小的卡片,正重构着京津冀居民的跨省生活图景。

发展的故事中,最动人的是一张张笑脸。三地联合制定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四中、史家胡同小学等北京名校在雄安设立新校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相继落户河北,全省三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纳入京津冀异地就医普通门诊直接结算范围,实现异地就医免备案。随着张家口、廊坊、沧州试点建设京津冀紧密型医联体,北京专家定期驻点已成常态,患者“进京看病”的焦虑,如今已经化解为“家门口问诊”的踏实与放心。

用改革勇气打破制度壁垒,用系统思维重构发展逻辑。京津冀协同发展11载,用生动实践告诉世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城市的孤军奋战,而是区域的共进共荣。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每一条路、每一片云、每一个梦想,都在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编织着“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发展锦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媒体播报


晨光破晓,京唐城际G8804次列车呼啸着驶出唐山站。车厢里,唐山工程师刘志刚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天津宝坻智能工厂的实时数据。

正午时分,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的芦苇荡里,北京高校的师生正躬身其间,记录着候鸟迁徙季里鸟儿的种类、数量及活动规律。

暮色低垂,潮白河两岸的灯火次第点亮,河北燕达医院医学影像科的CT自助取片机正吐出当日最后一份北京患者的胶片和诊断报告,检查室里传来交接班的轻声絮语。

这是2025年早春的寻常一日,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的时代切片。京津冀三地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层逻辑,书写着新时代的融合范本。

通衢纵横间,跨省通勤成为新日常——

在保定东站,刚下高铁的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专家崔烺,正翻看手机里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就诊App上的预约挂号情况。上午来保定医院出门诊,下午回北京病区查房,晚上回家陪陪家人——双城生活,也能从容不迫。

交通动脉的延伸,见证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如长虹卧波,让大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距离缩短的不仅是5公里。京蔚高速穿山越岭,打开了北京通向河北的“西大门”。通勤定制快巴穿行在北京和雄安新区之间,将建设者的步伐编织进千年大计的经纬。怀兴城际廊兴段的开通,让怀兴、津兴、京雄3条城际铁路“握手”。京津冀2669公里高铁运营里程的背后,是“轨道上的京津冀”编织的“同城化”梦想。

无垠碧空下,丹青妙手共绘锦绣山河——

在雄安新区,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环保专家与雄安的同行们深入会商,在监测数据的共同研判中,找寻着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道。白洋淀的候鸟用翅膀投票——如今,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野生鸟类达到295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89种,曾一度被认为在中国绝迹的彩鹮组团现身。

建立京冀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津冀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北京签订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京津水源上游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已实现全覆盖……生态补偿的纽带,让每滴水珠都饱含共护碧水长流的承诺。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着力打好散煤治理、清洁能源替代等六大攻坚战……三地同心绘就的生态长卷上,有潮白河倒映的云影,有永定河润泽的田畴,更有京津冀三地共同守护的湛蓝如洗的天空。

创新火花里,三地产业聚“链”成势——

在河北长安汽车总装车间,全球首款增程式皮卡车正经过一道道装配流水线,车上有100多个零部件来自28个京津厂家,北京四维智联提供的车载信息娱乐终端总成,是这款车的“最强大脑”。在这幅覆盖三地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图谱上,京津冀上下游企业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转动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

错位布局产业链条,与京津共同制定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联合发布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目录,共建氢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当三地产业链如神经网络般交织,每个节点的突破都成为整体的跃升。一个个动力澎湃的新产业集群,正在协同创新的沃土上拔节生长。

共建共享中,携手织就幸福同心结——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来自雄安新区的牛女士刷完河北的社保卡,指尖轻触自助借阅机,成功借到了书。京津冀社保“一卡通”,将三地居民纳入惠民便民的“同心圆”,从图书借阅到公交出行,从医保结算到景区入园,这张小小的卡片,正重构着京津冀居民的跨省生活图景。

发展的故事中,最动人的是一张张笑脸。三地联合制定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四中、史家胡同小学等北京名校在雄安设立新校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相继落户河北,全省三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纳入京津冀异地就医普通门诊直接结算范围,实现异地就医免备案。随着张家口、廊坊、沧州试点建设京津冀紧密型医联体,北京专家定期驻点已成常态,患者“进京看病”的焦虑,如今已经化解为“家门口问诊”的踏实与放心。

用改革勇气打破制度壁垒,用系统思维重构发展逻辑。京津冀协同发展11载,用生动实践告诉世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城市的孤军奋战,而是区域的共进共荣。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每一条路、每一片云、每一个梦想,都在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编织着“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发展锦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