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帅 河北省邢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技术人员
我是一名生态环境监测员,穿梭于外出采样的复杂环境与实验室分析的精密天地之间,地表水采样、地下水采样、土壤采样、降尘采样、黑臭水体采样、实验分析就是我的日常工作。
实验室的监测分析工作,是一件充满了挑战与乐趣的事情。作为一名生态环境监测员,我操作过大型仪器也做过手工实验。
仪器设备都有着它独特的“脾气”,启动时需要耐心等待,运行过程中,又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极为敏感。
我常常把那些大型仪器设备想象成我的亲密伙伴,用心去了解、去磨合,熟悉它的每一个部件、每一种运行状态,只有这样,在实验分析过程中,我才能精准把握仪器的细微变化,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手工实验于我而言,像是一场精心筹备的烹饪,加药配药就如同掌握烹饪的火候,每一种试剂的添加顺序、每一次搅拌的力度和时间,都需要精确控制,因此耐心和细心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每次我做完实验,看到准确的数据呈现出来时,那种成就感就如同做出了一道美味佳肴,满心欢喜,所有的疲惫都瞬间消散。
而采样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单位女同志居多,大多时候采样队伍就是一支坚韧的娘子军。
每年6至8月,是土壤采样的关键时期。酷热难耐的季节,我和同事们却要毅然投身到土壤采样的一线工作中。
土壤采样不仅仅是“挖点儿土”那么简单。
采样点位大都在乡村并且远离道路,我们要搬着、扛着、抬着诸如GPS、铁铲、木铲、铁锹、冷藏箱、标尺以及各种采样瓶、标签等工具,开启一段艰难的徒步旅程后,才能走到被精准定位的采样地点。
脚下的道路崎岖难行,不小心跌进泥泞的水坑,被庄稼或者树枝划伤,或被凸起的石块绊倒都是常事。
抵达目的地后,接踵而至的是一系列繁重且细致的工作。先用锄头费力地清理采样点位,将周围肆意生长的杂草和杂乱的物品一一清除,随后便开始挖L形土坑、记录,土壤取样、分装、称重、贴标签,手机APP上传数据照片,最后要恢复土地原状。
一个点位采样下来,大概都要两个小时左右,采完样品每个人都是一身被汗湿透的衣服,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敢有任何懈怠。一个点位完成,再继续到下一个点位。
水质采样时,采样箱、现场监测仪器、样品保存剂、蓝牙打印机等辅助物品常常把采样车塞的满满的,采水结束后装满了采满水样瓶子的采样箱,更是重得超乎想象,常常需要我们齐心协力才能搬动。时间久了,每个人都在这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锻炼中不知不觉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
工作中,我常和同事们打趣,平日里大家都是娇滴滴的小女子,说话轻声细语,连瓶盖都拧不开,可一到采样的时候,瞬间就化身为无所不能的女汉子。
水样实验项目六价铬和亚硝酸盐氮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分析,常常是一天采样回来,天色已晚,需要继续在实验室里完成实验,有时也会忍不住抱怨一句:“太累了啊”。可到第二天新的采样任务来临,我们还是会迅速重整精神,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这大概就是那种虽然偶尔会抱怨,但做一件事就想把它认真做好的信念感。
那一条条河流,是每月的重点监测对象,寒来暑往,我见证了它四季更迭的模样。当地人或许只是把它当作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部分,而我却对它有着更深层次的情感羁绊。
还记得最初刚刚监测时,河面上常漂浮着杂物,水质浑浊,有的还散发出异味,每次采样都让我对我们生存的环境充满忧虑。但随着时间推移,在一系列环保措施的有效实施下,我亲眼看着它的水质一点一点地变好,曾经散发异味的河水,如今逐渐变得清澈透明,河中的鱼虾也越来越多,那些欢快游弋的鱼儿仿佛在诉说着对这片水域环境改善的喜悦。
这份工作让我对大自然充满敬畏。用自己的专业和毅力守护大自然的和谐与安宁,我想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河北工人报:生态环境监测人的日常
来源:河北工人报 时间:2025-02-19
人物名片:
王帅 河北省邢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技术人员
我是一名生态环境监测员,穿梭于外出采样的复杂环境与实验室分析的精密天地之间,地表水采样、地下水采样、土壤采样、降尘采样、黑臭水体采样、实验分析就是我的日常工作。
实验室的监测分析工作,是一件充满了挑战与乐趣的事情。作为一名生态环境监测员,我操作过大型仪器也做过手工实验。
仪器设备都有着它独特的“脾气”,启动时需要耐心等待,运行过程中,又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极为敏感。
我常常把那些大型仪器设备想象成我的亲密伙伴,用心去了解、去磨合,熟悉它的每一个部件、每一种运行状态,只有这样,在实验分析过程中,我才能精准把握仪器的细微变化,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手工实验于我而言,像是一场精心筹备的烹饪,加药配药就如同掌握烹饪的火候,每一种试剂的添加顺序、每一次搅拌的力度和时间,都需要精确控制,因此耐心和细心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每次我做完实验,看到准确的数据呈现出来时,那种成就感就如同做出了一道美味佳肴,满心欢喜,所有的疲惫都瞬间消散。
而采样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单位女同志居多,大多时候采样队伍就是一支坚韧的娘子军。
每年6至8月,是土壤采样的关键时期。酷热难耐的季节,我和同事们却要毅然投身到土壤采样的一线工作中。
土壤采样不仅仅是“挖点儿土”那么简单。
采样点位大都在乡村并且远离道路,我们要搬着、扛着、抬着诸如GPS、铁铲、木铲、铁锹、冷藏箱、标尺以及各种采样瓶、标签等工具,开启一段艰难的徒步旅程后,才能走到被精准定位的采样地点。
脚下的道路崎岖难行,不小心跌进泥泞的水坑,被庄稼或者树枝划伤,或被凸起的石块绊倒都是常事。
抵达目的地后,接踵而至的是一系列繁重且细致的工作。先用锄头费力地清理采样点位,将周围肆意生长的杂草和杂乱的物品一一清除,随后便开始挖L形土坑、记录,土壤取样、分装、称重、贴标签,手机APP上传数据照片,最后要恢复土地原状。
一个点位采样下来,大概都要两个小时左右,采完样品每个人都是一身被汗湿透的衣服,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敢有任何懈怠。一个点位完成,再继续到下一个点位。
水质采样时,采样箱、现场监测仪器、样品保存剂、蓝牙打印机等辅助物品常常把采样车塞的满满的,采水结束后装满了采满水样瓶子的采样箱,更是重得超乎想象,常常需要我们齐心协力才能搬动。时间久了,每个人都在这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锻炼中不知不觉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
工作中,我常和同事们打趣,平日里大家都是娇滴滴的小女子,说话轻声细语,连瓶盖都拧不开,可一到采样的时候,瞬间就化身为无所不能的女汉子。
水样实验项目六价铬和亚硝酸盐氮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分析,常常是一天采样回来,天色已晚,需要继续在实验室里完成实验,有时也会忍不住抱怨一句:“太累了啊”。可到第二天新的采样任务来临,我们还是会迅速重整精神,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这大概就是那种虽然偶尔会抱怨,但做一件事就想把它认真做好的信念感。
那一条条河流,是每月的重点监测对象,寒来暑往,我见证了它四季更迭的模样。当地人或许只是把它当作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部分,而我却对它有着更深层次的情感羁绊。
还记得最初刚刚监测时,河面上常漂浮着杂物,水质浑浊,有的还散发出异味,每次采样都让我对我们生存的环境充满忧虑。但随着时间推移,在一系列环保措施的有效实施下,我亲眼看着它的水质一点一点地变好,曾经散发异味的河水,如今逐渐变得清澈透明,河中的鱼虾也越来越多,那些欢快游弋的鱼儿仿佛在诉说着对这片水域环境改善的喜悦。
这份工作让我对大自然充满敬畏。用自己的专业和毅力守护大自然的和谐与安宁,我想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