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2024年度新闻发布会日前在石家庄市举行。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三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推动联建联防联治持续走深走实,生态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的统筹指导下,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园林绿化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林业和草原局组建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为构建京津冀区域“大生态”格局、推动生态协同走深走实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轮值牵头专题工作组工作,会同各成员单位,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十周年的重要契机,纵深推进生态协同,取得了丰硕成果。
十年来,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化。强化大气联防联控。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印发《深化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意见》,协同推进结构优化调整、工业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污染天气应对、法规政策标准创新,全面巩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成果,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入选中央组织部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典型案例。经初步测算,2024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津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3%;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
加强水环境联保联治。强化重点流域协同保护,拓展跨界河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推动潮白河、滦河、永定河等跨界河流综合治理,2024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跨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合力推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印发实施《2024年津冀近岸海域联合保障工作要点》,加强近岸海域联合会商,合力推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2.6%,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深化生态环境执法联动。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印发《2024-2025年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工作方案》,聚焦交界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持续开展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强化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联合举办2024年京津冀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协同综合应急演练,进一步筑牢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防线。京津冀“公(公安机关)检(检察机关)法(法院)环(生态环境部门)”签署打击治理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框架协议,共同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9.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5-02-06
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2024年度新闻发布会日前在石家庄市举行。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三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推动联建联防联治持续走深走实,生态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的统筹指导下,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园林绿化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林业和草原局组建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为构建京津冀区域“大生态”格局、推动生态协同走深走实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轮值牵头专题工作组工作,会同各成员单位,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十周年的重要契机,纵深推进生态协同,取得了丰硕成果。
十年来,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化。强化大气联防联控。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印发《深化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意见》,协同推进结构优化调整、工业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污染天气应对、法规政策标准创新,全面巩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成果,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入选中央组织部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典型案例。经初步测算,2024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津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3%;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
加强水环境联保联治。强化重点流域协同保护,拓展跨界河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推动潮白河、滦河、永定河等跨界河流综合治理,2024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跨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合力推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印发实施《2024年津冀近岸海域联合保障工作要点》,加强近岸海域联合会商,合力推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2.6%,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深化生态环境执法联动。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印发《2024-2025年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工作方案》,聚焦交界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持续开展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强化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联合举办2024年京津冀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协同综合应急演练,进一步筑牢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防线。京津冀“公(公安机关)检(检察机关)法(法院)环(生态环境部门)”签署打击治理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框架协议,共同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