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获得表彰的青年代表分别围绕“绿水青山铸就梦想”“践行初心勇于担当”和“党旗所指团旗所向”三个方面进行汇报,充分展现了建设美丽中国征程中的青春风采、青春力量。
绿水青山铸就梦想 争做堪当长江大保护重任的时代先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长江中心运行管理部 杨鹊平
我是杨鹊平,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运行管理部。感谢组织给我这次机会,向大家汇报我们在长江大保护中的平凡故事。我汇报的题目是:争做堪当长江大保护重任的时代先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争做长江大保护的学习先锋
长江大保护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生态环境部党组于2018年4月决定组建长江中心,开展联合攻关,进一步发挥科技在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运管部这支十几人的队伍平均年龄35岁,负责组织、协调、服务长江中心269家共建单位、5000余名科研人员、58个城市驻点跟踪组的联合攻关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始终把长江大保护作为心中的“国之大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组织专家第一时间将学习成果、研究成果转化为管理的政策建议和治理的实践效能,运管部参与或组织撰写的27篇专报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部领导批示。去年,韩正副总理在视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专题听取了联合研究工作汇报,对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也对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信心,鼓舞了斗志。
二、争做长江大保护的宣传先锋
长江大保护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涉及地域广、行业全、问题多,经常会面对不同领域的需求和声音,更需讲好长江大保护故事。邹天森是我们部门年轻的宣传骨干,他坚持每天搜集编发公众号文章,雷打不动,由于爱人孩子不在北京,团队又经常讨论宣传文案到晚上九、十点钟,占用了他和四岁儿子视频通话的时间,以至于他爱人经常调侃他说,“怎么感觉公众号才是你的大儿子,你总是把你‘大儿子’哄睡了,才想起你的小儿子。”在科财司、宣教司的有力指导下,公众号向社会大众科普长江保护修复成效,宣传、共享污染防治攻坚战好做法好经验,同时不断引领青少年参与长江大保护、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累计发布文章1000余篇,多篇报道被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转发。邹天森同志也获得中宣部等部门组织评选的生态环境领域“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三、争做长江大保护的实践先锋
联合研究牢牢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组织58个城市驻点工作组深入一线,送科技、解难题,“量体裁衣”提供定制化服务。85后青年、高级工程师李虹是负责驻点日常组织工作的业务骨干,也是运管部的活字典,虽身在北京,但对驻点工作组200余条联系人信息,每一项重要进展、每一组重要数据、每一个重大问题、都如数家珍。她还两次推迟婚期,全力投入到驻点调度保障工作中。张博是嘉兴驻点组的一名年轻工程师,每年夏季她都有2个月的时间,要穿上长衣长裤、套上雨靴,在闷热潮湿的嘉兴南湖边采样实验,天气的炎热让她每天要换3次衣服,天气的变幻让她经常在南湖实验现场吃“雨水拌饭”。由于实验有时需要连续进行几个昼夜,她常常是围着实验仪器熬了一宿,又被南湖边硕大凶猛的蚊子咬得“遍体鳞伤”。但张博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从未退缩,他们勇于担当、敢于斗争、乐于吃苦、甘于奉献,助力嘉兴南湖重现鱼虾嬉戏、秀水泱泱,用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得到嘉兴市政府和百姓的肯定和点赞。
2021年,运管部获得全国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这既是对长江大保护这支“联合作战大兵团”的肯定,更是对下一步深入做好“十四五”工作的鞭策。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 长江中心还有一大批像邹天森、李虹和张博一样的青年科研人员,用奋斗的青春铺满春日绚烂的三峡两岸、夏日酷热的武汉东湖、秋日凉爽的洱海滇池、冬日寒冷的青海源头。为了留住江豚的天使微笑,永葆母亲河的生机活力,我们青年环保人愿意以青春担当使命、用热忱践行初心,为奏响新时代绿色长江之歌贡献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
在雪域高原唱响青春之歌
西南督察局督察五处 谢鑫
我是西南督察局督察五处谢鑫。非常荣幸作为优秀青年集体的代表在这里向大家汇报。督察五处有3名同志,皆为“80后”,负责对西藏自治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部署,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生态环保铁军精神”,圆满完成多项急难险重任务,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这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责任,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珠峰和冰川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任务。马强同志先后5次深入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背着氧气瓶现场查看垃圾污染问题的整改情况,目前珠峰区域已无明显暴露垃圾;在接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冰雪资源开发作出的重要批示后,我第一时间组织全处同志认真学习领会,第一时间组织对西藏八大冰川进行现场检查,沃原同志连夜梳理有关情况,第一时间向部里上报了专题报告。2021年下半年,督察五处7次进藏,足迹遍布7个地市、40多个区县、200多家工矿企事业单位,摸排曝光的“那曲砂石开采严重破坏高寒草原”等三个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了警示作用,为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驻西藏期间,督察五处牵头负责业务统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压力大。全处同志克服胸闷、气短、难以入眠等严重高反,连续工作35天,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我们3人成为督察组中最早进藏、最后离开的人。西藏的同志问我,究竟是什么支撑着督察五处的拼劲儿我想,应该是作为督察组一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是对雪域高原深深的爱。
这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集体。
提起西藏,大家一定会想到蓝天、白云、圣湖、雪山等美景,那是很多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但平均4000米以上的海拔,低于平原地区40%的含氧量,令不少人望而生畏。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随时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却没能阻挡督察五处年轻人的脚步。去年6月,我们在“屋脊上的屋脊”—阿里地区督察时,所有同志一下飞机就出现了头痛、心慌等明显症状。但为了完成既定工作,我们把氧气瓶搬上车,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走遍了阿里地区的6个县,行程上万公里。由于地广人稀、路途遥远,每一顿晚餐几乎都在晚上9点之后,有时候甚至就在车上吃糌粑、喝矿泉水。在生命禁区羌塘,沃原同志的血氧浓度一度低到73%,心率达到120次/分钟,随时有生命危险,但他仅在短暂吸氧调整后,便又投入到了工作中。翻雪山、蹚冰河、越戈壁,长期奋战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我们,无暇欣赏身边的美景,也没有放松身心的雅兴,有的只是守护好雪域高原一草一木的初心和使命。
这是一个特别能奉献的集体。
舍小家、顾大家,我们愧对家人,但不辱使命。马强同志新婚后的第15天便奔赴雪域高原,蜜月旅行化为了泡影。我在父亲手术期间仍然带队在藏开展工作,没能第一时间照料。“亏欠”是我们对家人说的最多的一个词。近年来,督察五处3名同志年平均出差天数达到100天以上,“不是在西藏,就是在去西藏的路上”已然成为生活常态。每当看见藏羚羊在广袤的草原上无忧无虑地吃草,看见落日的余晖将雪山染成金黄的时候;每当从藏族群众手中接过洁白的哈达和鲜红的锦旗,收到他们亲笔书写的藏文感谢信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所有工作没有白干,所有奉献都是值得!
“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殷切寄语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我们深知,“优秀青年集体”的光荣称号,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更是鞭策和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督察五处全体同志,对给予我们关心的每位领导和同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
如果青春有颜色,那么督察五处的青春是五彩斑斓的:它是格桑花热烈的红,是雪山顶圣洁的白,是那曲草原茵茵的绿,是纳木错湖水晶莹的蓝。多年来,督察五处将在雪域高原摸爬滚打的岁月凝炼成了一句响亮的口号:“缺氧不缺精气神、缺人不缺战斗力”。热血依旧还滚烫,共赴艰险再出发,这是使命,是责任,也是一曲用真情和奉献唱响的青春之歌。
践行初心勇于担当
传承组工精神,勇担青春使命
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干部一处 崔鑫
我是人事司干部一处的崔鑫,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干部一处在这里发言,站在这个每年年度考核表彰前,都要摆放证书、演练颁奖的主席台上,心中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年轻干部要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能在组织部门,这样一个有着好传统好作风的集体工作,有幸聆听部领导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广的政治智慧,感受司领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广阔胸襟,在组工前辈们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开拓进取、再立新功,我倍加珍惜,也倍感荣幸。下面,结合工作汇报三点体会。
一、政治坚定是组工干部的灵魂
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组织部门首先是政治部门,也是管党治党重要的职能部门。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上,就对组织部门提出了“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其中讲政治是第一位的。那什么是讲政治,我想就是在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这是组工干部最根本的党性要求、最核心的政治属性,是融入血脉、注入灵魂的。讲政治,就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决执行中央的组织意图,认真落实部党组的人事安排,切实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讲政治,就是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是每次处里党小组学习,开展党史知识问答时的争先恐后,是轮流介绍革命先烈事迹时的热泪盈眶,是无数夜晚全处挑灯夜战的无怨无悔。
二、甘为人梯是组工干部的底色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们很神秘,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要时刻绷紧组织纪律、保密纪律这根弦,不该看的不看、不能说的不说。是做任何事情前,首先想想符不符合党的纪律要求,符不符合中央的政策规定,符不符合组织工作的文化传承。是每一次出办公室前把人事文件放进带锁的抽屉里、把正在写材料的电脑锁屏的工作习惯。也会有人关心地问我们怎么会那么忙。我想可能大家看到的,是我们贴出来的各类公示,不知道的是这几页纸的背后,有时是一天谈话70多人顾不上吃饭,一个晚上统计出两千多张测评表,一个星期整理几万字的谈话记录,连续40多天每天睡眠不足4个小时。是不管领导再忙,也要赶在前一天晚上召开司务会,赶在月底、年底前召开党组会。是不管我们再忙,也要及时为每一个需要的干部办户口、开证明、核信息、写鉴定,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但都是关系干部切身利益的大事。
三、人才辈出是组织部门的理想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担当作为、默默付出奉献,彰显了生态环保铁军的良好形象。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作为铁军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和具体实践者,我们感到现在也是环保干部选拔任用、培养锻炼、推荐输送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专业性很强,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我想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就是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舍己从人,大贤之量;推心置腹,群彦所归。希望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支持下,共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我们的选人用人环境,巩固涵养风清气正、干部辈出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百年前,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揭开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序幕。唤醒大地的呐喊依然响彻耳畔,点燃黎明的火炬仍然照亮前方。那是青年的力量,那是时代的荣光!今天,燃烧的火炬传到我们手上,我愿用满腔赤诚的星星之火,点燃民族复兴的壮丽火焰!我愿有一天,能够无愧的对革命先烈说,中华盛世如您所愿!我愿有一天,能够自豪的对未来青年说,青春之我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十年如一日,在核安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
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潘昕怿
我是来自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的潘昕怿,作为中心核安全研究所的一名科研工作者,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交流。也许你会觉得,核安全中心核安全研究所,好拗口的名字!不错,如果将核安全监管看成一座大楼,那我从事的核安全研究工作就好比这座大楼的地基,是为监管审评提供技术基础。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十年如一日,在核安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共分为三个部分。
一、破荒拓路,练就过硬本领
我于2010年入职中心,专门的核安全研究当时在单位还是个新名词。在领导的指引下,我找到研究方向,并暗自立下目标:“身为一名核安全监管研究人员,技术能力一定不能低于被监管对象。”青年负壮志,奋斗会有时!为实现这个目标,十余年来我几乎每天都抽空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短则十几天,长则半年,到科研院所一边做项目,一边向一线人员学习先进的核电技术和计算软件。
伴随着中心独立验证计算能力的建立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我持续多年的积累也慢慢开花结果,在三代自主核电项目校核计算、国产核电软件安全评价等新的审评领域成长为技术骨干。
时至今日,晚上和上小学的大女儿一起同桌学习仍是我家的日常场景,女儿做算术题,我则在一旁查资料读文献。女儿问我“爸爸,你不是学生为什么也要天天学习”我笑着回答“和你一样,爸爸的工作需要一直学习才能交出一份好的答卷”。
二、破冰远航,攻克技术难关
科研是向一座座未知高峰攀登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我承担的科研课题中也面临着一个接一个的难题,民用舰船核动力装置审评技术就是这样一块“硬骨头”。2019年,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申报了国家核能开发课题“破冰船核安全审评技术研究”。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资料少等困难,我立即在项目组成立党员先锋队,加班加点集中攻关,一台台计算服务器前留下了大家拼搏的身影。为使研究成果能够真正应用于工程,与相关单位为一个技术观点来回拉锯更是家常便饭。正是凭借这种迎难而上、敢打硬仗、勇于创新的作风,项目组逐步攻克多个技术难题,按期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发展先进的核能技术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先进核安全监管技术,每一份技术观点和审评意见都需要坚实的研究基础,这是所有核安全科研人的初心使命。如今,我们又紧盯四代先进反应堆核安全等亟待解决的课题继续摸索前进,为在绝对安全前提下发展核电保驾护航。
三、破茧成蝶,携手接力成长
四年前,我担任研究所运行室室主任,这是一个全部由80后和90后青年组成的年轻团队,做好队伍的传帮带成为科研之外我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我首先根据每个人的能力特长,与之共同商讨科研方向,同时营造团结协作、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帮助每位青年迅速成长为各自领域的骨干,团队也突破了经验的不足,成果接连涌现。近两年春节因疫情在京过年,我都来到单位和年轻同事一起,读文献、调模型、编程序,利用这段难得的“空闲”时光推进课题的实施。与此同时,我作为校外研究生导师,悉心指导每一位学生在学术前沿探索,为将来的监管审评提前做技术积累。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团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让我深受鼓舞又倍感重任在肩。
中心党委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不断强化对青年职工的政治引领;中心团委守正创新,多年来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读书、电台等活动,也不断凝聚着青年共识,让我们对事业多了一份向心力,对中心多了一份归属感。我,只是中心400名青年中的一个代表,大家都怀揣着建设核安全技术强国的高远志向,忙碌的身影遍及核设施的一个个角落。守护核安全,是我们每一名青年心中的“国之大者”!在核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将秉承生态环保铁军精神,矢志不渝、勇于担当、砥砺前行!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
担青年先锋之责,守国之蔚蓝海疆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团委 王紫竹
我是海洋中心的王紫竹,非常荣幸能在建团百年之际与大家共同交流我们共青团的工作,我汇报的题目是“担青年先锋之责,守国之蔚蓝海疆”。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团百年大会上,对共青团提出要为党育人、担当尽责、心系青年、自我革命的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党团青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海洋中心现有青年243人,占总人数的61.4%。面对如此庞大的青年群体,如何紧跟时代律动,把准青年思想脉搏,是中心党委格外关心的问题,也是团青组织引领、凝聚、服务青年的重心,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我们工作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强理论之基,探海之深邃
为夯实青年信仰之基、筑牢青年理论之根,经党委研究批准,团委勇担为党育人重任,牵头成立“湛蓝”青年学社。两年来,学社紧跟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步伐,紧握学习“接力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先学先试、示范引领,培植16个基层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茁壮成长,以青春之力谋青年发展,开办“湛蓝”大讲堂、承担部党建研究课题和中心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等,以青春之光,汇中心星河。
二、展铁军担当,显海之坚韧
让青年到艰苦环境中去,到污染防治攻坚一线去,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北至鸭绿江口、南至南海岛礁、西至北仑河口、东至马里亚纳海沟、远至南北两极,海洋生态环保业务拓展到哪里,哪里就有海洋中心青年的身影。
他们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中的排头兵。庚子初春,疫情肆虐,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收官在即,“中国环监001船”上的22名青年骨干“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他们顶刺骨寒风,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抢”数据,航程700余海里,为攻坚战最终考核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保障。
他们是太平洋上的风浪斗士。顶着仅次于台风强度的季风,他们在水深浪急、气候多变的西太平洋艰难航行,船身摇晃幅度达45度,许多人因晕船倒下,为了保存体力,不得不边吐边吃,有一名队员一顿饭工夫吐了7次。“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成为他们互相鼓励的口头禅。最终以相当于绕赤道1/4圈的航程,采集了包括放射性核素在内的800余个珍贵水样,圆满完成我部首个西太环境综合调查任务。一张张黝黑的脸庞,让青春在一线熠熠闪光。
他们是核电冷源安全保障现场的“超长待机者”。数十年如一日,是对海洋中心全国青年文明号“菁冰连”海冰团队最真实的写照。每一个万家团圆的除夕夜,都只是海冰人的一个普通值守夜。于他们而言,手中沉重的冰钎,是探路神器,是破冰利器,更是责任与信念的打磨器。他们中,有未能在病榻前尽孝的子女、有错过孩子出生的父亲、有推迟婚期的新人……他们,用实干撑起了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坚实脊梁。
三、讲青春奉献,沐海之博大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奉献则是底色上的一抹亮丽高光。中心团委结合海洋生态环保业务实际,不断拓宽志愿服务新路径,为青年搭建奉献社会的平台。
一是内强队伍创新实践模式。2020年,中心正式成立“湛蓝”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多年志愿者服务工作从此走向制度化、常态化。随着更多小伙伴的加入,专业技术优势愈加突出,志愿服务如虎添翼。二是外强联合激发青春力量。携手兄弟单位共成长,联合海河北海局、环科院、华南所等承办渤海综合治理融媒体青年创意作品大赛,将攻坚战成就和经验的青年“朋友圈”分享到《环境经济》杂志上。联合阿拉善基金会等组织,我们净滩、护鸟、护鹿、护蛇,力争以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使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精神和文明的华彩乐章传播深远、声入人心。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词语连缀不成动人的诗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心团委荣获“2019-2020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未来,海洋中心团委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继续团结带领中心广大青年与党同心、跟党奋斗,不尚虚谈、多务实功,打造生态环保铁军的青年先锋,以科技创新和努力奋斗助力海洋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秉承“三心”,增强“三力”
用清澈和纯粹书写新时代青年工作的荣光
环境规划院团委 臧宏宽
我是规划院团委书记臧宏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秉承“三心”,增强“三力”,用清澈和纯粹书写新时代青年工作的荣光”。
自2012年担任团干部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十年来,在部直属机关团委、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坚守初心使命,突出政治引领,用心用情搭建青年干部交流展示平台,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凝聚青年力量、激发青春活力,团结带领全院青年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一是坚守初心使命,持续增强团的引领力
规划院40岁以下青年占总人数的80%以上,学历层次高、专业人员多、思想活跃。我们聚焦为党育人主责主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牵头组建涵盖40岁以下全部青年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为青年小组量身设计生态环保规划发展史等研究课题,与各小组组长建立下午茶交流机制,利用业余时间共同探讨工作思路、研究学习方法,努力让青年理论学习工作走深走实;大力推行“青年导师制”,为每一个新入职青年指定一名青年导师,在思想上引领,在理论学习上指导,在业务上帮助,以老带新、相互促进,建立传帮带长效机制;规划青年们也做到了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学思用贯通,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到“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意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路径研究等多项国家重要文件和规划支撑编制过程中。在保护母亲河行动中,水所青年小组积极建言献策、奋勇当先,荣获团中央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绿色团队奖。
二是坚持实干之心,持续增强团的组织力
和大多数兄弟单位的团干部一样,我和我们团委委员们也都是兼职。工作内容需要兼顾、工作时间却不能重叠。每当想到我的同事们为了支撑编制一个可落地实施的规划和方案白加黑、五加二夜以继日的一线调研或写方案,想到小伙伴儿们为了碧水蓝天不论天寒还是酷暑还在督查现场和排污口24h摸查保障的时候。我还有什么理由懈怠呢!我也常常为了准备活动方案或者撰写宣传文稿而加班,白天没时间就下班晚上准备,工作日没有时间就周末加班准备,用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引领青年迈向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创建“新时代青年沙龙”,让青年人来讲,让青年人来听,精心设立业务知识交流篇、实用工具分享篇、地方实践经验篇、科研论文撰写篇……期期主题各异、别具特色;我们号召青年们多读书、读好书,组织“青春心向党,奋斗新征程”读书活动;我们组织青年们下沉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将生态环保、绿色生活的种子播撒向社会大众。
三是深怀热诚之心,持续增强团的服务力
做组织靠得住、青年信得过的桥梁纽带是党赋予共青团的使命,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主动研究青年规律、把握青年脉搏是我做好团工作的密码。还记得为了承办好“党史百人赛”,我们首次创新采用小程序在线打卡答题的比赛方式,为了调试程序,先后三次去现场实地踏勘,认真测试答题距离,反复推敲是设置50米好还100米好,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验证点位数量,当我们得知部系统的青年为了参赛而翻旧了党史书,看到很多青年不为名次只为参赛自愿赶来,知道有的青年上午没答完题中午顶着大太阳继续补答而没赶上下午的火车时候,我们瞬间觉得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为了解决青年切身问题,我们组织开展青年职工座谈会,让院领导与青年们面对面听取大家的心里话,会后形成问题清单,有针对性地推进解决;为了解青年职工思想状况,我们精心设计青年思想调查题目,用问卷走进青年人的心里;为了缓解青年心理压力,我们建立“环境规划院的树洞”,让“树洞”成为青年们的减压沙袋和心灵栖息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团干部也提出了殷切希望。我作为团干部代表在此宣誓,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多做青年友,多为青年计,多谋青年事,同部系统广大青年一起,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唱出时代的最强音:以青春之我,成就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