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播报

河北日报记者 贾楠

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不仅能被捕集,还能制成化工新材料。5月13日,记者走进位于内丘县的河北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单位——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看二氧化碳如何在这里变废为宝。

“你看,昨天厂区直接碳排放量194.7吨,碳捕集量177.18吨,我们的碳捕集率已经能稳定保持在90%以上了。”在河北建滔展厅,公司副总经理崔学军手拿激光笔,“扫描”着大屏幕上能碳污综合管理平台的显示数据,向记者讲解。

这个数字化平台,今年3月正式上线。有了它,生产变得更聪明,管理也更加精细化。“整个捕碳、用碳的生产过程一目了然,我们能精准掌握‘捕碳能手’的运行状态,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崔学军说。

崔学军口中的“捕碳能手”,是公司今年1月正式运行的燃煤锅炉烟气深度治理协同碳捕集利用项目。河北建滔能成功入选全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这套碳捕集装置,功不可没。

河北建滔曾是一家传统煤化工企业。2020年4月底,响应去产能工作安排,公司一次性关停焦化和甲醇两条生产线。砍掉主营业务后的河北建滔,勉力维持着醋酸、苯加氢生产线,急需寻找新的发展支点。

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为河北建滔打开了思路。醋酸广泛应用于药品、服装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氧化碳则是醋酸的重要原料。2020年9月,河北建滔主动与清华大学对接,合作开展燃煤锅炉烟气深度治理协同碳捕集利用项目,围绕二氧化碳做文章。

乘电瓶车在河北建滔厂区穿行,只见管道纵横交错。在高高耸立的锅炉烟囱附近,三座作业塔依次排开。河北建滔热力生产部经理焦玉玺和同事正在对设备进行巡检。

二氧化碳看不见又摸不着,怎么“捕捉”

焦玉玺告诉记者,正是这三座作业塔在下功夫。以前,生产中产生的烟气经过达标处理后就直接排放了。现在,通过三座作业塔,烟气经水洗、吸收、解析后,能够分解出纯度大于99.8%的二氧化碳,供生产使用,其余气体经过协同处理后排入大气。

根据项目设计,这套碳捕集装置的年捕集量能达到20万吨。这些回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当于近万亩森林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总量。

被“捕捉”后的二氧化碳将如何利用

吊装、焊接、硬化,在厂区东南角,碳捕集利用年产80万吨醋酸项目现场建设正酣,计划今年10月份投产。

“你知道吗,这里曾是焦化项目所在地。曾经的‘排碳大户’将要变成吃碳主战场。”崔学军说。

从排碳、捕碳,到吃碳,河北建滔谋划得长远。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回收利用二氧化碳35万吨,不仅能够消耗自身捕集的20万吨二氧化碳,剩下15万吨的需求量还可以解决周边企业碳捕集回收后的利用问题。

不仅如此,河北建滔二氧化碳的故事还远没讲完。

年产20万吨醋酸制丙烯酸项目已经启动,年产3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正在筹备中,年产18万吨双酚A项目已完成省级备案……

站在厂区沙盘前,电源开关一打开,眼前的沙盘出现了一圈红色灯带。崔学军告诉记者,公司将在这个区域布局7条下游生产线。届时,这里将成为年产值超200亿元、年消纳二氧化碳300万吨的负碳产业园区,助力区域碳中和。

电脑版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冀ICP备10208358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