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激发三地护绿动力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
来源:河北日报 时间:2024-02-26
河北日报记者 贾楠 马朝丽
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三大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十年来,三地在完善协作机制、统一规划、统一立法、联合联动执法等方面不断突破、深入合作,协同治理成效明显。
2月1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向纵深推进,要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谁污染谁治理的约束性机制向谁受益谁补偿的激励性机制转变,进一步激发三地护绿动力。
京津冀山相接、水相连,特别是河北省张承地区是北京和天津两个超大城市的重要水源地,为京津冀涵养水源、保护生态作出了重大贡献。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三地加快推动建立了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在谷树忠看来,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后,三地共同推动补偿目标顺利实现,跨界断面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有力推动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上下游地区合作共赢态势显现。
“生态补偿机制在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谷树忠说,但也要看到,目前多数生态补偿资金来自各级财政资金,补偿方式相对单一,权利责任划分不够清晰,补偿总体不足,补偿综合效力尚未充分发挥。
以生态补偿为抓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互利共赢为目标,谷树忠表示,三地应进一步协同深化生态补偿制度改革,多措并举、强化落实,推动相关工作取得更多实效。
“水生态补偿应坚持量质双因子补偿。”谷树忠说,三地要将水量和水质共同作为水生态补偿的重要依据,并基于水量水质双因子,探索开展上下游双向水生态补偿。同时,也要适度考虑行洪的特殊情况及其对水生态补偿的影响。
逐步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方式,解决生态补偿资金不足问题。谷树忠认为,生态补偿的主体要更加多元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要共同参与。补偿资金要多渠道筹措,包括财政资金、绿色金融、生态环境权益交易等,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效果关键在于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谷树忠表示,对于实施生态保护的地区,必须统筹用好补偿资金,用制度管好补偿资金,以激发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理,对于生态受益地区,也应该通过机制来推动补偿责任落实。
“由于生态补偿的跨地域性、跨流域性比较强,可以探索将生态补偿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建立绿色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谷树忠说,可考虑建立京津冀生态补偿常态化协商机制,对三地生态补偿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会商意见、作出决策;建立生态补偿评估机制和生态补偿监督考核机制,确保生态补偿资金用在实处。
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京津冀生态补偿取得实效、实现长效的重要基础。“三地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公众对生态补偿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及时发布生态补偿相关信息,保障公众对生态补偿的知情权、监督权。”谷树忠说,可以邀请三地专家学者参与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为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