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播报

 
 

2019年,全省减贫36.6万贫困人口,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剩余144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5至9月份PM2.5平均浓度为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35个不达标水体达到改善目标,53条重污染河流(段)完成达标整治;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1026万亩。

这一年,河北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脱贫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成果。

(一)

马路宽阔平坦,民居都是青水瓦、滴水檐、花格窗……

 

(二)

2019年11月1日8时,我省启动区域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与以往不同的是,邢台三厦铸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军祥不再担心因企业限产或停产影响订单按时交付。

当年10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包括三厦铸铁在内的1640个项目(企业)被列入首批清单,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不停产、不限产、不检查、不打扰。

能否纳入正面清单,达标排放、自律减排、污染治理水平领先是关键。清单内的企业,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污染治理,都达到了行业标杆水平。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搞“一刀切”,河北的差异化管控,体现了污染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

“PM2.5高不高,大棚菜反应最灵敏。”邢台县东良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振清,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空气指数。

胡振清深有感触地说,2013年雾霾最严重的时候,一年有一半时间都见不到太阳,大棚菜怎么侍弄都养不好。“现在PM2.5低多了,菜也长得水灵了。”

这一年,我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大气PM2.5平均浓度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8%。特别是5月至9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为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10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为201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打赢蓝天保卫战,河北实施重点突破。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截至10月底,省定18家重污染工业企业全部完成退城搬迁改造;全省基本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截至11月底,全省完成“气代煤”“电代煤”工程221万户,完成洁净煤配送514.4万户、型煤炉具配送110.4万户,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2792台3380蒸吨。

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截至11月底,全省完成地方铁路货运量4.36亿吨,推广新能源汽车6.73万辆标车。2019年7月1日起,全省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标准。

强化督察执法,持续开展大气环境执法检查专项行动,2019年以来,检查企业11.8万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涉气环境问题6万多个。

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2019年国庆期间,全长42公里的滹沱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盛装开放。河水清澈见底、河岸植被茂密,“高颜值”的滹沱河成为石家庄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滹沱河的环境不断改善,这里的鸟类也多了起来。近年来我拍到的鸟就有苍鹭、白鹭、天鹅等190多种呢。”日前,73岁的鸟类摄影爱好者李志成说。

这一年,我省组织编制滦河、永定河、滹沱河、白河等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逐一制定重污染河流、不达标水体专项治理方案和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保障方案,35个不达标水体达到改善目标,53条重污染河流(段)完成达标整治。

造管并举,河北的绿色在扩展。

10月31日,唐山的“绿色转身”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2019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这里举办。这座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城市,正在实现由“资源型工矿城市”向“创新型生态城市”转变。

好消息接踵而至,2019年11月15日,唐山市与保定市、廊坊市一起被正式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全省“国家森林城市”总数达到7个。

“钢城”变“绿城”,是河北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的缩影。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完成营造林1026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以前这是座废弃矿山,光秃秃的,现在全种上了树,看着真舒坦。”日前,宽城山丰果园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松虎一早就到山上的果园忙活,认真地查看果树的长势。曾经靠开矿富起来的刘松虎,如今种出了一座花果山。

在宽城,通过“百矿披绿”和“花园式矿山”建设工程,全县已完成恢复治理面积820公顷。

扎实推进露天矿山污染持续整治三年作战计划。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治理修复绿化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877处、停产整治露天矿山792家。

建设美丽河北,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电脑版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冀ICP备10208358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