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两会时间”正式开启。

  从2013年全国两会算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九年在人民殿堂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

  2013-2020,八年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46次到团组参加审议讨论。交流之中,语重心长;言谈之间,发人深思。

  又一年全国两会开幕之际,让我们通过一组“词云”,读懂总书记那些不变的两会关切,感受新时代中国两会的独特气质。

  (一)人民至上

  “造福”“共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光是看这些词,就感觉暖暖的。

  这些热词,共同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的代表带着人民的心声,与人民的领袖齐聚人民的殿堂,谋划的是人民的大事。政治协商会议——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为的是人民的福祉。

  “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农家乐办起来了吗?”……与长期扎根一线的代表委员面对面,总书记热切询问百姓冷暖;“养老”“稳就业”“医疗”“住房”“社会救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总书记把它放在最突出位置。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总书记真情话语令人动容;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对“人民至上”理念系统阐述,总书记发出“不负人民”的宣言书。

  一字一句、话里话外,映照的是宪法里的那句庄严宣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民主法治

  “习近平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八年的新闻稿里,“审议时”是一个独特的热词。

  别小看这样的“程序性”表述,其背后是人民代表习近平履职尽责的生动实践。

  摆成回字形的会议桌旁,代表委员踊跃发言,总书记用心倾听、不时插话……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到团组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体现的是“民主”与“法治”。

  在党的领导下,近几年的全国人代会,充分汇聚人民意愿,通过宪法修正案以及民法典、监察法、外商投资法等重要法律,镌刻下全面依法治国的深深足迹。

  这就是中国式民主——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心声在全国两会上交汇融合,绘就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景。

  (三)改革发展

  纵观八年全国两会,“改革”与“发展”这两个词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发展奇迹,实质是“改革奇迹”。

  全国两会上,总书记与代表委员频繁、深入地交流如何用好改革这“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面对新挑战新问题,总书记一次次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设定明确“路标”。

  改革因问题而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新时代新征程,跨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决心和魄力破题: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四)攻坚克难

  “问题”——这个词的出现频次为什么会“名列前茅”

  问题导向,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法;不回避问题,是总书记的自信、勇气与担当。而全国两会,就是一个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地方。

  这些年,中国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不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外部环境显著变化……有代表和委员用一个“难”字,形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坎坷。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面对“问题”与“难”

  “词云”中有答案——“攻坚”。从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到正风肃纪“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从结构调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到应对危机“敢于负责”“敢于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聚一堂,凝聚起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五)长远谋划

  “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词云”中,这两个词相得益彰。

  202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在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顺利开启。近些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论述,显示他的深邃思考。

  “长期”“可持续”“子孙后代”“历史”等热词,传递着一个大党大国领导人的宽广视野与长远眼光,也体现着全国两会所彰显的中国制度的优势:既着眼当前发展,更是长远目标、百年大计。

  今年全国两会将审查和讨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这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将同代表委员们一起,细心描绘人民心中未来中国的样子。

  这样一份规划,这样一场盛会,这样一个中国,你我都有份儿。

  出品人: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车玉明、张晓松、王绚、雷敏

  主笔:杨依军、黄玥

  视觉丨编辑:杨文荣、张惠慧、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电脑版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冀ICP备10208358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