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动态

 

  □记者 段丽茜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举全省之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我省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平均优良天数为208天,同比增加6天,空气质量为6年来最好。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这一年,我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厚植生态底色:全年完成营造林987.6万亩,是年度计划的107.7%,也是近年来我省营造林完成任务最多、造林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一年。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我省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奋力开创河北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新局面。

  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城乡联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唐山市路北区小崔庄村君辉水泥制品厂被拆除了。“噪音、粉尘都没有了,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了!”该村村民吴宝爱高兴地说。

  南和县贾宋镇邵屯村一家养猪场被拆除,长期被异味困扰的村民终于能畅快呼吸了。

  ……

  坚持立行立改、边查边改。截至目前,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向我省交办的4721件群众举报问题,已核查属实3976件,完成整改3971件,正在整改5件,一批影响群众生活的环境污染问题得以加快解决。

  还老百姓繁星闪烁、清水绿岸的景象,是我省现实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扎实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打好六场硬仗”,“污染防治的硬仗”名列其中。

  一年来,我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踏石留印和担当担责的拼劲,全力以赴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科学谋划,突出顶层设计——

  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印发《河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等,是我省污染产生的根源。打赢蓝天保卫战,治本攻坚、重点突破——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年压减炼钢产能1229.9万吨、炼铁1087万吨、煤炭1401万吨、火电54.95万千瓦,钢铁“僵尸企业”全部出清,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全省清洁取暖改造完成181.233万户,超额12132户,完成率100.7%。

  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全省铁路货运量首次达到3.94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推广新能源汽车37563辆,淘汰汽车类老旧车74555辆。

  突出协同减排,我省打出“组合拳”——

  2018年完成“散乱污”企业治理16918家;设区市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2%以上,县城达到76%以上;完成工业企业料堆场改造722家。

  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城乡联治,我省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超额完成“同比下降5%”的目标任务。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大美塞罕坝,惊艳众人!

  湛蓝天空下,暖阳扫过蔚蓝的湖面,穿过层林尽染的树林……2018年11月13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大美中国”影像长廊超大屏幕播放的塞罕坝美丽秋色,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现场“太赞了”“好美”等惊叹声此起彼伏。

  在茫茫荒原上造就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塞罕坝人创造了奇迹,为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我省需要更多塞罕坝。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一年来,我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条条“红线”织就生态保护大网。

  《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全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4.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0.70%。印发《关于加快坝上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八大重点工程提高坝上生态承载力。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一年,我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让绿色成为大地山川最美底色。努力破解太行山区域绿化难题,完成太行山绿化227万亩;完成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植树80万亩。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一年来,我省完成营造林987.6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让河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我省全面建立河湖全覆盖的河长组织体系,一批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打响碧水保卫战,启动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全省排查出的90个重点问题已完成整治87个,其余3个正在整治。加快恢复“华北之肾”功能,雄安新区启动白洋淀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向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的重点河段开展地下水回补,到2018年12月初补水量近4亿立方米,生态效应初显。

  通过综合施治,2018年我省74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中,优良断面比例为48.6%,超额完成44.6%的年度目标;劣Ⅴ类断面个数占比为20.3%,同比降低13.5个百分点。

  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严打环境违法,2018年我省有个大动作引人关注。

  2018年10月10日以来,我省完成了三轮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省、市、县三级环境执法力量混合编组、异地执法,现场查处环境违法问题5876件。

  这一大动作的背后,是我省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

  破除体制机制制约、人为干扰等问题,我省在全国第一个启动省以下环保垂改,全省环境执法队伍全部纳入行政执法序列,省环境综合执法局统筹省、市、县三级环境执法力量。省级直查、交叉执法,避免了地方干预,查办了一批过去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查不动、罚不了的大案要案。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一年来,我省着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我省第一轮环保督察“回头看”实现全省全覆盖。

  建立日常考核奖惩体系。出台《河北省城市及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通报排名和奖惩问责办法(试行)》,每月通报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排名情况,奖优罚劣。

  这一年,环境标准更严格。新修订的《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是我省史上最严的水污染防治法规。推进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收严了大清河、子牙河、黑龙港及运东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钢铁工业、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两个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达到国内外现行标准的最严水平。

  这一年,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更严厉。开展水环境执法检查专项行动、秋冬季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等,让法规和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更多运用科技手段,我省在4336个点位安装了秸秆禁烧视频监控和红外报警系统,实现对8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涉农区域全覆盖。在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中,开展“无人机飞检零点行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建成26个省界出入境水质自动监测站。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省正在加强上下联动、分工协作,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电脑版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冀ICP备10208358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