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举行了“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2024年度新闻发布会”。以下为全文实录。
主持人(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宣传教育处处长王家栋):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2024年度新闻发布会。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三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动联建联防联治持续走深走实,生态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相关工作进展和成效。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跃,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副处长王延奎,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副总队长郭承涛,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规划财务处副处长康志刚,北京市密云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简宝强,天津市河西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孙树成,河北省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分管大气负责同志孙建东。我是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宣传教育处处长王家栋。
下面,请吴跃副厅长为大家介绍2024年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情况和2025年工作安排。
吴跃: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代表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介绍2024年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情况和2025年工作安排。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的统筹指导下,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园林绿化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林业和草原局组建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为构建京津冀区域“大生态”格局、推动生态协同走深走实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轮值牵头专题工作组工作,会同各成员单位,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十周年的重要契机,纵深推进生态协同,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协同机制日臻完善
加强组织推动,专题工作组下设生态环境、园林(林草)2个专项小组,形成了“大牵头+小牵头”的工作模式。制发《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工作规则》,明确了会议、行文审批、信息报送、工作调度、调研宣传5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部署、有督导、能落实。加强会商协商,组织召开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会议,制定《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走深走实的清单(第三批)》。加强宣传推广,全面总结十年治理成效,联合举办京津冀生态协同十年成果展、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大会,集中展示生态协同良好成效,发布14项京津冀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成果。加强产业协同,组织召开京津冀生态环境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大会,搭建深入交流与互动合作平台,协同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化
强化大气联防联控。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印发《深化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意见》,协同推进结构优化调整、工业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污染天气应对、法规政策标准创新,全面巩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成果,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入选中央组织部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典型案例。经初步测算,2024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津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3%;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
加强水环境联保联治。强化重点流域协同保护,拓展跨界河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推动潮白河、滦河、永定河等跨界河流综合治理,2024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跨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合力推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印发实施《2024年津冀近岸海域联合保障工作要点》,加强近岸海域联合会商,合力推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2.6%,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深化生态环境执法联动。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印发《2024-2025年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工作方案》,聚焦交界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持续开展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强化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联合举办2024年京津冀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协同综合应急演练,进一步筑牢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防线。京津冀“公(公安机关)检(检察机关)法(法院)环(生态环境部门)”签署打击治理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框架协议,共同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三、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燕山、太行山、张承坝上地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北京市实施营造林20万亩,天津市实施营造林约5000亩,河北省实施营造林638万亩。签署《京津冀林草种苗协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天津市宁河区获评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和“自然城市”。加大滨海湿地、自然岸线保护力度,南大港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提名地之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加强林草灾害联防联治。深入开展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北京市支持河北省1500万元,用于环京县区、单位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有害生物防治物资,助力廊坊市完成5718亩春尺蠖[huò ]阻隔法防治,支援雄安新区第三代美国白蛾飞防作业42架次、6.3万亩,区域防灾减灾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
深化林草重点领域协作。联合编制《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加快创建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京冀联合成立工作专班,推动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北京市编制完成先行启动区项目方案。扎实推进京冀生态水源林抚育项目,京冀共同编制《京冀生态水源林经营抚育项目实施方案》,河北省实施抚育1.725万亩。
四、绿色发展步伐加速迈进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环评会商机制,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严把环境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北京推广全密闭施工,打造扬尘治理标准化工地,全市绿牌工地数量占比提高37.2个百分点,创新推广应用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技术,完成11个基坑气膜全密闭示范使用。天津全面实施涉钢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同比新增247家环保绩效A级和引领性企业。河北深入开展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行动,55家在产钢铁企业全面创A,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近3万辆,数量均为全国第一。京津冀合力推进“京津冀清洁生产协同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4年5月12日,在京津冀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北京市政府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关于合作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工作的备忘录》,共同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三地同步印发低碳出行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分别编制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强危险废物治理协同合作。三地签订《京津冀“无废城市”协同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北京、河北支持首钢集团开展区域“无废集团”建设试点,探索大型钢铁集团固体废物“全量化利用”环境管理试点示范,天津、河北成功争取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落地。
着力提升首都“两翼”绿色发展水平。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要求,围绕生态环保领域大力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组织召开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暨副中心绿色低碳发展工作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北京正式启动。建设绿色生态宜居雄安新区,雄安新区生态环境AI创新应用体系建设及应用,荣获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典型应用案例。强化白洋淀流域综合治理,淀区水质连续四年稳定保持Ⅲ类,野生鸟类增加至292种,李强总理调研雄安新区期间对淀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表示赞许,“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加速呈现。
2025年,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落实生态协同机制。全面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目标任务,推动《“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的圆满收官。拓展协同领域,健全完善法规标准,加强科技成果共享,深化执法联动机制,坚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挖减排潜力,强化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环保绩效创A。强化大气污染应急联动,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分析研判,协同应对污染过程,全力保障重点时段空气质量。
三是推进水环境联保共治。落实京津冀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提前谋划京津冀新一轮补偿协议续签事宜。加强交界区域入海河流和排口联合检测监测。联合开展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四是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双碳”战略落实,扩展京津冀区域碳普惠场景,研究不同场景的京津冀区域碳普惠标准。巩固危险废物转移“白名单”机制和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成效,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共建共享。
五是推进“两翼”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承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机构职能。加快落实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行动方案,支持雄安新区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服务。巩固保持白洋淀Ⅲ类水质,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
六是推进绿色屏障建设等重大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绿化攻坚。持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深入推进南大港、察汗淖尔等重要河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恢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
七是做好森林草原防火防虫工作。完善森林草原防火防虫机制,共同开展环京津地区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项目建设。持续抓好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加大毗邻地区的联防联控力度。
八是深化林草重点领域联动发展。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编制好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加快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推动建立以华北豹为旗舰物种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机制。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创新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与政策制度,共推绿色低碳发展、共保三地生态环境,切实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作出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
王家栋:感谢吴跃副厅长的权威发布。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媒体提问1】:各位领导好,我是北京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我想问一下,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发展也有了新的突破,咱们北京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延奎:感谢您对北京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的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北京市以此为根本遵循,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连续四年稳定达标;我们还收获了290个优良天,这是有监测记录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显著,劣V类水体连续四年实现动态消除。绿色低碳水平全国领先,全市万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量保持省级最优水平。
成效的取得,源于各地协作下的区域生态环境同步改善,也源于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4年,北京市以创绿为引领,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不断优化结构创绿。坚持“净煤、减气、少油”,燃煤消费总量压减至100万吨以内,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出台资金补贴政策,支持汽车的以旧换新,支持国四排放标准老旧货车、大中型客车、建筑工程领域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报废更新,北京市还实施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等政策,推动车械新能源化。
大力推动工程创绿。制定企业和项目的绿色绩效评价指南,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一厂一策”深度治理、重污染绩效提级,全市新增“绿色”企业191家,企业主动提“绿”增“效”,实现生产与“绿色”挂钩,发展与环保相连。
突出精细管理创绿。突出绿色引领,打造扬尘治理标准化工地,全市绿牌工地数量大幅增加,占比提高了37.2个百分点。我们还通过“三监”大模型,不仅支撑监测、监察、监管的联动,也实现了对企业监管的“无处不在”和“无事不扰”,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深化重点区域创绿。围绕“两翼”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并已启动,我们发挥这个优势支持雄安新区开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服务工作;落实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三地统一发布《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 低碳出行》标准,这也是国内首个区域性低碳出行碳普惠领域减排量核算技术文件,鼓励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未来,北京市将持续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动力,努力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作出北京贡献。
谢谢。
【媒体提问2】:各位领导好,我是津云新媒体的记者。我的问题是:我们京津冀三地在执法联动方面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郭承涛:感谢您对京津冀三地联动执法工作的关注,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一下。
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在生态环境部统一指挥下,三地紧密协作,实施区域联防联治,在区域协同、部门协同、严格执法、科技赋能、服务企业等5个方面采取一系列的硬措施,不断实现新突破。
一是强化区域协同,执法联动更加畅通。2024年,我市坚持“高位谋划、高效推动、高标准落实”,与京冀生态环境部门在空气重污染应对、重大活动保障、跨区域流域执法等方面互相协商、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合力打击区域内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共同改善。6月份,京津冀三地联合制发了《2024-2025年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任务,围绕大气、水、固体废物、移动源、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违法等5个方面开展联动执法。
二是推进部门协同,执法联动更加有力。2024年5月,京津冀三地公检法环四部门联合签署了《打击治理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框架协议》,强化四部门联勤联动。同时,将打击第三方检测机构弄虚作假纳入“两打”的重点范围,聚焦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执法检查,与市场监管、公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对22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实施记分惩戒,对3家累计满12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暂停数据采信并约谈,对2家使用作弊器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依法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三是落实重点任务,执法联动更加紧密。推动完成大气、水等方面跨区域、跨流域的联合检查,在协同作战、联合执法过程中,落实吹哨报到、线索移送、信息共享等制度,强化联合联动。2024年6月,我市执法总队收到生态环境部强化监督帮扶组转交的线索,对天津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了解到该公司曾经为河北省某市有关单位提供过第三方检测服务后,立即启动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机制,会同河北省属地进行调查取证,对涉案的企业和取样的人员进行了询问,两地执法部门密切协作,形成了执法合力,成功查处这一案件。
四是注重科技赋能,执法效能更加明显。积极发挥科技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热点网格、在线监控等多个信息化平台,运用无人机航拍、走航监测等科技手段,提高立体化执法查处的效能。同时,发挥信息共享的优势,依托京津冀协同执法的平台,积极推进在移动源和固定源方面执法结果和执法处罚信息的互认,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合作深化。
五是服务大型企业,执法帮扶更有温度。通过实行三层递进式执法、推进非现场执法监管、依靠科技赋能精准执法等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用心帮扶企业,找准 “需求点”,推进“体检式、预防式、服务式”执法,通过“执法人员+行业专家”组团式普法,秉持执法有力度,帮扶有温度的“生态+营商”双赢的执法模式,赢得企业的充分肯定。
谢谢。
【媒体提问3】:各位领导好,我是河北日报的记者。请问,2024年,京津冀三地园林林草部门在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方面有哪些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谢谢!
康志刚:首先,感谢您对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作的关注,下面由我回答这个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林草工作,连续12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多次深入林区、林场、草原、国家公园视察调研,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2024年,京津冀三地园林林草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以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为统领,不断深化三地园林林草部门间协同合作,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森林草原防火防虫联防联控。突出环京津重点区域,坚持统一布局、突出重点,互利互惠、共建共享,加强森林草原防火、林草有害生物防治。2024年,北京市支持我省环京县区、单位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项目1000万元,有害生物防治物资500万元。京津冀三地联合开展了5·25林业植物检疫检查专项行动,京津冀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应急演练,进一步强化了区域间协同防治。
二是深化林长制协同合作。为构建区域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天津市林长办、北京市林长办、河北省林长办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林长制协同联动工作机制》(试行),三地紧紧围绕“两市一省”林长制工作,在加强林草资源生态建设协同、深化林草资源联合防控共治、深化林草资源联合行政执法、加强林长制信息公开与共享等方面,加强“两市一省”林长制工作协同配合,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三是深化林草种苗合作协议。为加强林木种苗交流合作,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林业局、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共同签订了林草种苗协作框架协议,三地将围绕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林草良种审定推广、行政监管、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强信息共享、协作配合。
下一步,京津冀三地园林林草部门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协同合作。积极推进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创建申请,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督促指导做好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编制,加快推进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科学构筑华北豹生态廊道,推动建立以华北豹为旗舰物种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机制。
谢谢。
【媒体提问4】:我是人民网的记者,请问,围绕密云水库的保水,在区域协同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谢谢。
简宝强:感谢您对密云水库保水护水工作的关注,下面由我来回答。
密云水库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自2021年以来,密云水库持续保持蓄水量30亿立方米左右的高水位安全运行,累计向下游生态补水18亿立方米以上,水质始终保持Ⅱ类并稳中向好,密云保水经验入选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的典型案例,密云水库入选全国“美丽河湖”案例,被评为“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
为了守护好密云水库这个“无价之宝”,我们持续完善“5+2”保水体系,在区域协作层面,我们强化上游保水,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北京市延庆区、怀柔区、密云区共同签订了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协议,从“局域保水”向“全域保水”拓展延伸,持续推动密云水库总氮控制。具体工作中,我们重交流,“两市三区”轮值,每年组织召开工作会,回顾上年,整合工作资源,互通工作信息,研讨下年思路。我们强联合,从执法、监测、应急等8个方面开展协作。以执法为例,在日常执法基础上,在汛期、旅游旺季等重点时段,“两市三区”都会在密云水库周边及上游的白河、潮河左右岸开展联动执法,杜绝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在监测方面,“两市三区”从2019年开始就成立了联合监测队伍,开展跨界水体联合监测,及时掌握全流域水质变化情况,实现了监测信息共享,为保水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应急方面,“两市三区”通过模拟水污染事件,威胁水库水环境安全多个场景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我们抓宣传,讲好区域保水故事,密云承德两地成立了“绿水青山 有为少年”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为协同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区域内,我们强化护林保水,实施河长、林长、田长“三长”联动、全方位保护生态资源,以“环湖绿”涵养“水库清”。强化库区保水,全封闭网格化管理库区,2150名网格员全覆盖巡查。我们强化依法保水,创新实施“河长+警长+院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构筑起最严密的保水护水法治“绿盾”。强化政策保水,开发绿岗就业,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疏解提升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我们强化科技保水,建成了国内首个大型水库水环境智能分析系统。强化全民保水,成立密云“水库儿女”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水源保护宣传活动,保水护水成为全民共识。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始终把保水护水作为头等大事,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媒体提问5】:我是中国环境报记者。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请问河西区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特色亮点和经验成效?
孙树成:感谢您对“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关注,这个问题由我回答。
“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自2022年我区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后,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坚持顶层设计、统一谋划,编制印发了《河西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一是全民动员,营造“无废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打造多方位宣传矩阵,全面反映河西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创新探索。深入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无废街道我先行”“无废校园、童心守护”“低碳一夏,无废出行”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动“无废城市”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引领全社会主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向纵深进展。
二是示范引领,深入推进“无废细胞”建设。按照全市“无废细胞”建设统一要求,编制印发《河西区“无废细胞”建设手册》,以社区、学校、医院等20类场景作为建设示范,目前已完成创建115个“无废细胞”,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社会的细小单元,充分发挥“无废细胞”载体作用。
三是科技赋能,打造无纸化近“零废”建设流程。我们引入区块链数字化技术,建立“无废河西”基础数据库,从创建到验收实现全过程无纸化、线上化、近“零废”。2023年,“区块链+无废河西”应用场景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进行展示,获得“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河西区环境治理区块链+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并入选2023年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典型案例。
四是探索创新,打造“无废城市”特色亮点。我们以“环渤海汽车城”为蓝本,设计建设了“无废汽车城”可视化监管系统,在汽车城三维模型场景中,通过智能摄像头的视频捕捉、AI算法识别、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固体废物运输车辆清单、异常情况报警、废物产量统计和动态信息等功能。成功推出“危险废物(指定区域)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产品,在天津市首次完成公共数据产品交易。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持续发挥河西区城市智慧化管理先进区优势,以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为牵引,深度挖掘开发现有城市管理平台数据,将无废理念延伸至大气、水质、新污染物等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实现“无废场景”向“无废大脑”跃升,建成“无废河西”驾驶舱,推动河西区全域建成“无废城市”。
谢谢。
【媒体提问6】:大家好,我是长城新媒体的记者。请问,2024年以来,石家庄市在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长城新媒体记者孙建东:首先感谢您对石家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
2024年以来,石家庄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作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协同推进结构调整、企业治理、扬尘防治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建立健全了网格化管理等一系列机制措施,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年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1天至236天,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天,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显著增强,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加快推进结构优化调整。“两高一低”项目零审批,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压减煤炭消费总量,优化运输结构,公共领域推广5.5万余辆新能源标准车,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低碳转型、绿色发展。
二是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治理。组织专家现场指导帮扶,超额完成重点行业创A任务,水泥、垃圾发电等行业实施高效治理设施改造,燃煤电厂优煤压电、差异减排,对钢铁行业一氧化碳实施“总量、风量、浓度”三控,涉VOCs企业源头减排、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全流程控制,工业企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三是规范推进扬尘污染防治。高标准组织扬尘攻坚月行动,施工工地建设三段式洗车平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两个全覆盖”和湿法作业要求,各类道路分级分类明确保洁作业标准,常态化组织开展“洗城降尘”,场站庭院“非硬即绿”、洒水保洁,降低积尘负荷,改善了城市形象。
四是协同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发布了《关于市区道路通行管理的通告》,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重点路段高速黄牌货车免费通行,国省干线和三环路黄牌柴油货车通行量大幅下降;多部门联合开展重型货车OBD造假专项检查,尾气排放造假得到有效控制。
五是全面深化污染天气应对机制。修订了《石家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规范重污染天气应对流程,强化联防联控,积极参加区域联合会商,在重大活动保障、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等重点时段,按照国家、省统一安排部署,与周边城市同步发布预警信息,有效实现区域污染降级。
六是创新构建高效指挥调度体系。积极构建网格指挥调度体系,对重点区域PM10高值快速推送、溯源、处置、消除,基本实现由事后溯源向事前监管转变。创新实施“以电控污”,确保企业严格落实差异化减排措施,严禁“一刀切”。
2025年,我市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贡献石家庄力量。
主持人: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感谢各位嘉宾的翔实发布和答问。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会后可以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宣传教育处联系。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