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播报

河北工人报:我省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

  • 发布日期:2024-05-10 08:13:29
  • 访问量:?
  • 来源: 河北工人报


日期: 2024/05/10 

本报讯(记者段华鹏)5月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推进水生态环境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水生态环境稳中向好,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连续两年达到80%以上,劣Ⅴ类断面比例连续四年为零。我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围绕白洋淀流域、京津水源涵养区、环渤海、冀中南、大运河等重点区域分区施策、分类指导,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

2023年,全省水环境质量呈现新提升,白洋淀水质连续三年巩固保持Ⅲ类。京津水源上游潮河、白河、沙河、黎河出境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水资源保障实现新突破。2023年,全省累计完成河道生态补水58.55亿立方米(不包含汛期水库集中泄洪)。洋河、青龙河、滦河等7条河流全部完成国家下达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唐河、滹沱河、南运河等8条河流全部完成恢复“有水”目标,白洋淀流域形成最大有水河长1393公里。水生态保护展现新面貌。截至目前,白洋淀鱼类已恢复至48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21种;野生鸟类增加到279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0种。衡水湖鸟类总数增至33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3种。

全省流域系统治理有序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成效明显,通过强化系统治理,完成了流域746家涉水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复核,330公里庭院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535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通过强化科学补水,淀区水位保持7米左右。通过强化生态修复,科学开展增殖放流,强化鸟类栖息地保护,上游山区累计完成130.6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0万亩营造林任务,保定市白洋淀上游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第一批156个项目主体工程完工。

我省立足“两区”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务,为京津涵养好水源、保障好水量、保护好水质,京津水源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通过统一机制深化补偿,津冀两省市签订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京冀两省市先后签订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和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实现了京津水源上游潮河、白河、滦河、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全覆盖,建立起“项目共谋、技术共用、信息共享、绩效共评”的协同管理机制;通过统一标准强化约束。制定出台潮白河、永定河、滦河及冀东沿海3个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主要干流全面对标京津。

深化城镇污染治理。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建成城市市政污水处理厂220座,日处理能力达到1113万立方米。2023年完成市政和庭院排水管网改造1032公里。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完善,全省累计建成132个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191.8万吨。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