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北新闻7月5日电 (李晓娜 张丹)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以及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4A级景区1个,保护区和景区面积达县域面积三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围场秉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理念,统一规划、科学施策,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先后制定《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水土保持规划》等文件,按照分类指导、分区防治的原则,对坝上高原生态维护区、接坝山地生态治理区、坝下土石山地水源涵养区分区治理、分段防治。
在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的基础上,该县加强全县水源巡查管护。对农村黑臭水体、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重点流域涉水企业等开展常态化排查治理,从“源头”遏制水污染;细化河长制考核指标,完善网格化河湖巡查管护机制,确保956名河湖管理员责任到片、监管到面、巡查到点;通过聘请“民间河长”“企业河长”义务巡河、引入无人机智慧巡河,进一步加强河湖巡查管护。建设“河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214个监测点,形成智能监控、平台预警、推送反馈、及时处理的闭环监管体系,确保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修复。
据悉,截至目前,围场已治理小流域744平方千米,“伊逊河围场哈里哈乡段”“小滦河围场段”获得河北省“秀美河湖”称号。2022年12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荣誉称号,水土保持治理率由61.85%提高到74.35%,水土流失面积年均减少2.63%。(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