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风采

廊坊:创新普法形式 深入开展环境法治宣传教育

  • 发布日期:2023-10-26 10:10:37
  • 访问量:?
  • 来源: 科技与宣传教育处

廊坊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坚持全过程普法,创新普法形式,深入开展环境法治宣传教育,营造出全市生态环境监管企业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一是强化全过程普法。执法与普法同步,在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危废经营许可等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过程中,开展事前事中事后普法宣传;在开展行政检查、日常监管等执法活动中,强化对企业的法律帮扶指导,携带“一表、一法、一单”(入企帮扶征求意见表、法律知识宣传页、整改承诺单)开展好入企帮扶,确保起到帮扶教育效果。办案与普法结合,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中,对企业存在的违法问题释法明理;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中,有针对性地向当事人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

二是创新普法形式。入企执法过程中,向企业环境管理人员积极推介“廊坊生态环境发布”“廊坊生态环境”双微平台,鼓励被监管企业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学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同时,在网站、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积极加大对新媒体平台和内容的开发力度,注重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特别是短视频在普法中的应用,形成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生态环境法治传播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有效性,将生态环境普法宣传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过程。

三是开展系列宣传活动。2022年、2023年联合市司法局、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六五环境日普法宣传活动方案,以“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开展线下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设置六五环境日宣传背板、条幅、展板,分设法规咨询、阳光投诉等区域,接受群众环保法规咨询、受理环境问题投诉。同时积极进行线上宣传,开展环保知识线上有奖答题,组织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和绿色学校开展线上公众开放、生态环境教育和环保主题歌曲传唱展播等活动。通过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有效宣传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增强了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