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VW001.046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023年)

发布日期:2024-01-03 14:44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VW001.046.20230207.001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

习近平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207.002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404.001

人勤春来早,植绿正当时。每年这个时候,我国从南到北渐次掀起造林绿化的热潮。今天,我们一起参加植树,就是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既在广袤祖国大地上种下片片绿色,也在广大人民心中播撒绿色种子,共同迎接希望的春天,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2023年4月4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04.002

我国人工造林规模世界第一,而且还在继续造林。地球绿化,改善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功不可没,中国人民功不可没。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植树造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一以贯之、持续做下去。

习近平2023年4月4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04.003

等你们也成了父母辈了,也要让你们的子女子孙继续植树,一代一代做下去,美丽中国就是这么建设出来的。

习近平2023年4月4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04.004

北京过去种的比较多的是杨柳树,因为北京适合种杨柳树,同时要注意把针阔林比例结合好,使之更符合生物链、生态链要求。要在绿化基础上加强彩化,多种一些色彩斑斓的树种,努力建设全域森林城市,把北京建设得更美。

习近平2023年4月4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04.005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义务植树。要创新组织方式、丰富尽责形式,为广大公众参与义务植树提供更多便利,实现“全年尽责、多样尽责、方便尽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习近平2023年4月4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13.001

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13.002

我国缺水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广东要把水资源优化配置抓好,加快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尽早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13.003

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10.001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统筹谋划,扎实推进。

习近平2023年5月10日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10.002

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习近平2023年5月10日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12.001

要持续抓好北方防沙带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

习近平2023年5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16.001

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更好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

习近平2023年5月16日在考察运城盐湖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16.00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

习近平2023年5月16日在考察运城盐湖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17.001

要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严格执行黄河保护法和相关规划,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深化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守护好黄河母亲河。健全秦岭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完善监管体系,搞好动态排查整治,守护好我国中央水塔。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促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深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习近平2023年5月17日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21.001

看到来信,我想起五年前同大家交流垃圾分类工作的情景,你们热心公益、服务群众的劲头让我印象深刻。得知经过这几年的宣传推动,垃圾分类在你们那里取得新的成效,居民文明程度提高了,社区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习近平2023年5月21日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

VW001.046.20230531.001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生动活泼的劳动体验课程,让孩子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自我感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灵。

习近平2023年5月31日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1

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习近平2023年6月5日至6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2

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林场的工作很辛苦,也很有成效,要继续做好。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

习近平2023年6月5日至6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3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4

党中央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绿色惠民成效显著,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5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而且荒漠化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高度耦合。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构成挑战。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这两年,受气候变化异常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次数有所增加。现实表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6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加强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治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7

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要优化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严格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留足必要的生态空间,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草原、森林。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8

要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贺兰山等为重点,全面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护修复河套平原河湖湿地和天然草原,增强防沙治沙和水源涵养能力。要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科学部署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要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全面抓好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贺兰山、六盘山等区域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护,加强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复,确保沙源不扩散。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9

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发展节水林草。要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坚持乔灌草相结合,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沙漠锁边林草带等。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10

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引领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11

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协调配合,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要健全“三北”工程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体系,建立稳定持续的投入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8.001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落实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强化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持之以恒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绿进沙退”的好势头,分类施策、集中力量开展重点地区规模化防沙治沙,不断创新完善治沙模式,提高治沙综合效益。

习近平2023年6月7日至8日在内蒙古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620.001

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已从“濒危”降为“易危”等级。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给比利时知名友好人士董博的复信,据新华社北京2023年6月20日电

VW001.046.20230711.001

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习近平2023年7月1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1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们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3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4

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5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表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6

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全局,坚持系统观念,谋定而后动。要坚持重点攻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同时,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统筹兼顾,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当前,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迎难而上、接续攻坚,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要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7

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的道理所在。同时,自然恢复的局限和极限,对人工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留下了积极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对于严重透支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要严格推行禁牧休牧、禁伐限伐、禁渔休渔、休耕轮作。对于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退化突出问题,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对于生态系统受损严重、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则要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市群,要积极探索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深度融合的新路子,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8

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发挥这一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防止过度索取、肆意破坏,就要有明确的边界、严格的制度,做到取用有节、行止有度,这就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坚持运用好、巩固拓展好强力督察、严格执法、严肃问责等做法和经验。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执法监管,切实做到明责知责、担责尽责。要建立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经营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9

“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决不能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对于传统行业,不能简单当成“低端产业”一退了之、一关了之,而是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动有利的新局面。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0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强化分工负责,加强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生态文明保护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监督,各级政协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要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1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2

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持续降低细颗粒物浓度。强化源头治理,因地制宜采取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替代等措施,继续抓好散煤、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污染治理。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降低重点行业污染排放。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尽可能提高铁路运输、水运比例以降低运输业的能耗和污染。要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油烟、恶臭等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消除重污染天气,守护好美丽蓝天。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3

碧水保卫战要促进“人水和谐”。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备用水源地建设,保障好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因地制宜开展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加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措施落实,做好跟踪评估。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以海湾为基本单元,“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红树林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继续抓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4

净土保卫战重在强化污染风险管控。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既要防止新增污染,又要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问题。要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持续推进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深化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成果,严防各种形式的固体废物走私和变相进口。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5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6

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执法监管和保护修复,确保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城镇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不得再新增围填海。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7

要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严把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科学利用各类资源,提高资源产出率。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8

要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各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黄河流域等区域,要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和自身特色,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中进一步谋划好、规划好、落实好生态环保工作,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9

要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走在前列。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广泛动员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0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1

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把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地保护起来。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集中力量在重点地区实施一批防沙治沙工程,特别是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逐步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努力建设美丽山川。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2

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这些年来,破坏生态行为禁而未绝,凸显了生态保护修复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监管。要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强化统一监管,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加强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督察执法。坚决杜绝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决不允许打着生态建设的旗号干破坏生态的事情。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3

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大量生态产品走向市场,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重要江河湖库、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重要生态系统等保护补偿,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保护修复者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者付出相应代价。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4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5

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实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确保安全降碳。在碳排放强度控制基础上,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进一步发展碳市场,完善法律法规政策,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降低碳减排成本,增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并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创新试点,提升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水平。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6

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确保发挥兜底保障和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撑调节作用。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7

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8

要切实维护生态安全。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国家生态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应对管理体系,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强化危险废物、尾矿库、重金属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完善分级负责、属地为主、部门协同的环境应急责任体系,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9

要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严格监督管理,全面提高核安全监管能力,建成同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推动核安全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核安全国际合作。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30

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31

要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定修订,以良法保障善治。完善公益诉讼,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司法保护。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32

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优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资源配置,确保投入规模同建设任务相匹配。强化税收政策支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完善征收体系,加快把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征收范围。强化金融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模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强化价格政策支持,综合考虑企业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33

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34

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20.001

系统推进,就是要把耕地保护放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来考量,落实好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习近平2023年7月20日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27.001

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这启示我们,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习近平202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727.002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要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202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729.001

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生态公园建设要顺应自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促进生态保护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

习近平2023年7月29日在陕西省汉中市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815.00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杭州2023年8月15日电

VW001.046.20230815.002

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杭州2023年8月15日电

VW001.046.20230822.001

我们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习近平2023年8月22日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

VW001.046.20230907.001

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

习近平2023年9月7日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908.001

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908.002

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908.003

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把大兴安岭森林护好,旅游业才有吸引力。这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908.004

北极村前景可期。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把乡村建设得更好、把生态保护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908.005

守护好森林、江河、湖泊、湿地、冰雪等原生态风貌,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发展边境旅游,更好地促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2.001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2023年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2.00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来,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认识发生重大转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重大成就,“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创新驱动发展全面起势;区域融合实现重大提升,区域协同联动不断加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态势加速形成。总的看,长江经济带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同时也要看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取得的成效还不稳固,客观上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习近平2023年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2.003

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沿江各地生态红线已经划定,必须守住管住,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执行准入清单。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划定的本地重要生态空间要心中有数,优先保护、严格保护。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污染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扎实推进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更加注重前端控污,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巩固好已经取得的成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发全流域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习近平2023年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3.001

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3.002

破解“化工围江”,是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要再接再厉,坚持源头管控、全过程减污降碳,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3.003

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3.004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很关注乡村振兴。希望你们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3.005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3.006

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食品,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107.001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安全底线,健全保障体系,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习近平2023年11月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107.002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推动实现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

习近平2023年11月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5.001

我们致力于永续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我们身处同一个地球村,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找不到另一个星球供人类生存了。英语里也有一句话:“地球不是我们从祖辈那里继承的,而是向我们的子孙借来的。”2002年我在福建担任省长时就提出福建要建成中国第一个生态省。到浙江工作后,2005年我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这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中国。我们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说到做到。

习近平2023年11月15日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VW001.046.20231116.001

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近年来,亚太经合组织深入落实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大力实施《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为全球绿色和可持续增长作出积极贡献。当前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共识,聚焦行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注入更大动力。

习近平2023年11月16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暨工作午宴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6.002

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发展牢牢置于全球议程的中心位置,打造人人重视发展、各国共谋合作的政治共识。中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合力、解决发展赤字作出了积极努力。

习近平2023年11月16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暨工作午宴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6.003

打造绿色发展转型新路径。推动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动劳动力公正转型和高质量就业,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2023年11月16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暨工作午宴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6.004

凝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力。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主渠道地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结合各自国情科学制定气候目标。解决好发展中国家在资金、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方面的关切,促进《公约》及《巴黎协定》全面有效落实。

习近平2023年11月16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暨工作午宴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6.005

中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持续作出中国贡献。中国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通过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专项资金,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建设。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携手努力,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打造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3年11月16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暨工作午宴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7.001

面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日益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落实好《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厚植亚太增长的绿色底色。

习近平2023年11月1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7.002

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们提出亚太经合组织绿色农业、可持续城市、能源低碳转型、海洋污染防治等合作倡议,推动共建清洁美丽的亚太。

习近平2023年11月1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130.001

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共同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开展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建设区域绿色制造体系。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促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建立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协同推进省市间电力互济。要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联合执法。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

习近平2023年11月30日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215.001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发展壮大林业产业、文旅产业、养老产业、大健康产业,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习近平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本专论在整理更新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VW001.046.20230207.001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

习近平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207.002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404.001

人勤春来早,植绿正当时。每年这个时候,我国从南到北渐次掀起造林绿化的热潮。今天,我们一起参加植树,就是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既在广袤祖国大地上种下片片绿色,也在广大人民心中播撒绿色种子,共同迎接希望的春天,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2023年4月4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04.002

我国人工造林规模世界第一,而且还在继续造林。地球绿化,改善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功不可没,中国人民功不可没。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植树造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一以贯之、持续做下去。

习近平2023年4月4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04.003

等你们也成了父母辈了,也要让你们的子女子孙继续植树,一代一代做下去,美丽中国就是这么建设出来的。

习近平2023年4月4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04.004

北京过去种的比较多的是杨柳树,因为北京适合种杨柳树,同时要注意把针阔林比例结合好,使之更符合生物链、生态链要求。要在绿化基础上加强彩化,多种一些色彩斑斓的树种,努力建设全域森林城市,把北京建设得更美。

习近平2023年4月4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04.005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义务植树。要创新组织方式、丰富尽责形式,为广大公众参与义务植树提供更多便利,实现“全年尽责、多样尽责、方便尽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习近平2023年4月4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13.001

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13.002

我国缺水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广东要把水资源优化配置抓好,加快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尽早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413.003

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10.001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统筹谋划,扎实推进。

习近平2023年5月10日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10.002

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习近平2023年5月10日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12.001

要持续抓好北方防沙带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

习近平2023年5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16.001

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更好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

习近平2023年5月16日在考察运城盐湖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16.00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

习近平2023年5月16日在考察运城盐湖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17.001

要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严格执行黄河保护法和相关规划,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深化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守护好黄河母亲河。健全秦岭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完善监管体系,搞好动态排查整治,守护好我国中央水塔。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促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深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习近平2023年5月17日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521.001

看到来信,我想起五年前同大家交流垃圾分类工作的情景,你们热心公益、服务群众的劲头让我印象深刻。得知经过这几年的宣传推动,垃圾分类在你们那里取得新的成效,居民文明程度提高了,社区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习近平2023年5月21日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

VW001.046.20230531.001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生动活泼的劳动体验课程,让孩子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自我感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灵。

习近平2023年5月31日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1

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习近平2023年6月5日至6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2

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林场的工作很辛苦,也很有成效,要继续做好。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

习近平2023年6月5日至6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3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4

党中央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绿色惠民成效显著,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5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而且荒漠化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高度耦合。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构成挑战。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这两年,受气候变化异常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次数有所增加。现实表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6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加强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治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7

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要优化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严格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留足必要的生态空间,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草原、森林。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8

要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贺兰山等为重点,全面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护修复河套平原河湖湿地和天然草原,增强防沙治沙和水源涵养能力。要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科学部署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要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全面抓好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贺兰山、六盘山等区域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护,加强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复,确保沙源不扩散。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09

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发展节水林草。要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坚持乔灌草相结合,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沙漠锁边林草带等。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10

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引领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6.011

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协调配合,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要健全“三北”工程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体系,建立稳定持续的投入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2023年6月6日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608.001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落实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强化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持之以恒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绿进沙退”的好势头,分类施策、集中力量开展重点地区规模化防沙治沙,不断创新完善治沙模式,提高治沙综合效益。

习近平2023年6月7日至8日在内蒙古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620.001

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已从“濒危”降为“易危”等级。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给比利时知名友好人士董博的复信,据新华社北京2023年6月20日电

VW001.046.20230711.001

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习近平2023年7月1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1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们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3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4

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5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表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6

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全局,坚持系统观念,谋定而后动。要坚持重点攻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同时,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统筹兼顾,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当前,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迎难而上、接续攻坚,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要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7

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的道理所在。同时,自然恢复的局限和极限,对人工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留下了积极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对于严重透支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要严格推行禁牧休牧、禁伐限伐、禁渔休渔、休耕轮作。对于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退化突出问题,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对于生态系统受损严重、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则要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市群,要积极探索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深度融合的新路子,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8

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发挥这一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防止过度索取、肆意破坏,就要有明确的边界、严格的制度,做到取用有节、行止有度,这就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坚持运用好、巩固拓展好强力督察、严格执法、严肃问责等做法和经验。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执法监管,切实做到明责知责、担责尽责。要建立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经营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09

“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决不能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对于传统行业,不能简单当成“低端产业”一退了之、一关了之,而是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动有利的新局面。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0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强化分工负责,加强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生态文明保护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监督,各级政协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要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1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2

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持续降低细颗粒物浓度。强化源头治理,因地制宜采取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替代等措施,继续抓好散煤、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污染治理。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降低重点行业污染排放。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尽可能提高铁路运输、水运比例以降低运输业的能耗和污染。要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油烟、恶臭等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消除重污染天气,守护好美丽蓝天。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3

碧水保卫战要促进“人水和谐”。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备用水源地建设,保障好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因地制宜开展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加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措施落实,做好跟踪评估。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以海湾为基本单元,“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红树林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继续抓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4

净土保卫战重在强化污染风险管控。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既要防止新增污染,又要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问题。要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持续推进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深化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成果,严防各种形式的固体废物走私和变相进口。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5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6

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执法监管和保护修复,确保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城镇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不得再新增围填海。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7

要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严把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科学利用各类资源,提高资源产出率。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8

要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各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黄河流域等区域,要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和自身特色,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中进一步谋划好、规划好、落实好生态环保工作,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19

要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走在前列。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广泛动员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0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1

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把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地保护起来。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集中力量在重点地区实施一批防沙治沙工程,特别是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逐步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努力建设美丽山川。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2

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这些年来,破坏生态行为禁而未绝,凸显了生态保护修复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监管。要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强化统一监管,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加强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督察执法。坚决杜绝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决不允许打着生态建设的旗号干破坏生态的事情。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3

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大量生态产品走向市场,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重要江河湖库、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重要生态系统等保护补偿,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保护修复者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者付出相应代价。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4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5

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实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确保安全降碳。在碳排放强度控制基础上,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进一步发展碳市场,完善法律法规政策,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降低碳减排成本,增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并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创新试点,提升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水平。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6

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确保发挥兜底保障和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撑调节作用。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7

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8

要切实维护生态安全。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国家生态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应对管理体系,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强化危险废物、尾矿库、重金属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完善分级负责、属地为主、部门协同的环境应急责任体系,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29

要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严格监督管理,全面提高核安全监管能力,建成同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推动核安全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核安全国际合作。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30

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31

要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定修订,以良法保障善治。完善公益诉讼,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司法保护。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32

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优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资源配置,确保投入规模同建设任务相匹配。强化税收政策支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完善征收体系,加快把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征收范围。强化金融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模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强化价格政策支持,综合考虑企业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33

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18.034

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20.001

系统推进,就是要把耕地保护放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来考量,落实好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习近平2023年7月20日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0727.001

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这启示我们,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习近平202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727.002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要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202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729.001

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生态公园建设要顺应自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促进生态保护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

习近平2023年7月29日在陕西省汉中市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815.00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杭州2023年8月15日电

VW001.046.20230815.002

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杭州2023年8月15日电

VW001.046.20230822.001

我们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习近平2023年8月22日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

VW001.046.20230907.001

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

习近平2023年9月7日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908.001

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908.002

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908.003

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把大兴安岭森林护好,旅游业才有吸引力。这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908.004

北极村前景可期。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把乡村建设得更好、把生态保护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0908.005

守护好森林、江河、湖泊、湿地、冰雪等原生态风貌,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发展边境旅游,更好地促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2.001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2023年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2.00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来,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认识发生重大转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重大成就,“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创新驱动发展全面起势;区域融合实现重大提升,区域协同联动不断加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态势加速形成。总的看,长江经济带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同时也要看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取得的成效还不稳固,客观上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习近平2023年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2.003

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沿江各地生态红线已经划定,必须守住管住,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执行准入清单。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划定的本地重要生态空间要心中有数,优先保护、严格保护。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污染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扎实推进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更加注重前端控污,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巩固好已经取得的成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发全流域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习近平2023年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3.001

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3.002

破解“化工围江”,是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要再接再厉,坚持源头管控、全过程减污降碳,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3.003

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3.004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很关注乡村振兴。希望你们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3.005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013.006

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食品,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107.001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安全底线,健全保障体系,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习近平2023年11月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107.002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推动实现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

习近平2023年11月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5.001

我们致力于永续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我们身处同一个地球村,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找不到另一个星球供人类生存了。英语里也有一句话:“地球不是我们从祖辈那里继承的,而是向我们的子孙借来的。”2002年我在福建担任省长时就提出福建要建成中国第一个生态省。到浙江工作后,2005年我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这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中国。我们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说到做到。

习近平2023年11月15日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VW001.046.20231116.001

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近年来,亚太经合组织深入落实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大力实施《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为全球绿色和可持续增长作出积极贡献。当前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共识,聚焦行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注入更大动力。

习近平2023年11月16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暨工作午宴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6.002

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发展牢牢置于全球议程的中心位置,打造人人重视发展、各国共谋合作的政治共识。中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合力、解决发展赤字作出了积极努力。

习近平2023年11月16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暨工作午宴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6.003

打造绿色发展转型新路径。推动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动劳动力公正转型和高质量就业,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2023年11月16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暨工作午宴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6.004

凝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力。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主渠道地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结合各自国情科学制定气候目标。解决好发展中国家在资金、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方面的关切,促进《公约》及《巴黎协定》全面有效落实。

习近平2023年11月16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暨工作午宴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6.005

中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持续作出中国贡献。中国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通过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专项资金,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建设。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携手努力,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打造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3年11月16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暨工作午宴时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7.001

面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日益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落实好《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厚植亚太增长的绿色底色。

习近平2023年11月1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117.002

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们提出亚太经合组织绿色农业、可持续城市、能源低碳转型、海洋污染防治等合作倡议,推动共建清洁美丽的亚太。

习近平2023年11月1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130.001

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共同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开展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建设区域绿色制造体系。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促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建立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协同推进省市间电力互济。要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联合执法。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

习近平2023年11月30日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VW001.046.20231215.001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发展壮大林业产业、文旅产业、养老产业、大健康产业,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习近平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本专论在整理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