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播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播报

燕赵都市报: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超十万亿元   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突破

发布日期:2024-02-23 07:26 信息来源:燕赵都市报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2月22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三地经济总量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

雄安新区“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29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00多亿元。“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京雄城际和雄安站建成投运。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

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共建怀柔中心、通州中心、燕郊中心,整合天津物质创制海河实验室等8个创新平台形成联合体,加速原创技术成果产业化。

产业链群迸发强劲动力

确定“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绘制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举办首届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签约项目152个,投资额达1229亿元,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两个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规模占全国20%以上。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0多家,占全国12%。依托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交通廊道打造产业发展廊道。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张高铁、京沈高铁、京唐城际、津兴城际等开通运营,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京昆、京台、京秦、京雄等9条高速公路通车,京津冀高速公路里程近1.1万公里。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三地城镇新增就业1595.6万人

十年间,京津冀三地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595.6万人。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3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7.2%、6.9%和8%,三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较2013年分别缩小0.23、0.09和0.31。京津2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开展办学合作,三地成立15个特色职教集团(联盟)、24个高校联盟。

京津冀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

93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区域内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5000余名京津老人入住环京津周边养老机构。实现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互联互通,签署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合作框架协议。

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57.3%

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由“持续向好”向“蓝天常见”转变。京津水源上游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2022年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水位较2018年分别回升2.25米、6.72米,永定河等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植树造林6200多万亩,塞罕坝林场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土地生命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媒体播报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2月22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三地经济总量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

雄安新区“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29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00多亿元。“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京雄城际和雄安站建成投运。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

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共建怀柔中心、通州中心、燕郊中心,整合天津物质创制海河实验室等8个创新平台形成联合体,加速原创技术成果产业化。

产业链群迸发强劲动力

确定“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绘制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举办首届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签约项目152个,投资额达1229亿元,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两个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规模占全国20%以上。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0多家,占全国12%。依托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交通廊道打造产业发展廊道。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张高铁、京沈高铁、京唐城际、津兴城际等开通运营,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京昆、京台、京秦、京雄等9条高速公路通车,京津冀高速公路里程近1.1万公里。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三地城镇新增就业1595.6万人

十年间,京津冀三地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595.6万人。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3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7.2%、6.9%和8%,三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较2013年分别缩小0.23、0.09和0.31。京津2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开展办学合作,三地成立15个特色职教集团(联盟)、24个高校联盟。

京津冀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

93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区域内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5000余名京津老人入住环京津周边养老机构。实现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互联互通,签署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合作框架协议。

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57.3%

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由“持续向好”向“蓝天常见”转变。京津水源上游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2022年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水位较2018年分别回升2.25米、6.72米,永定河等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植树造林6200多万亩,塞罕坝林场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土地生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