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播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播报

纵览新闻客户端:建立监管“智慧大脑” 实现“不打扰”执法!截至8月底,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非现场执法监管覆盖11个重点行业

发布日期:2023-09-23 13:54 信息来源:纵览新闻客户端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09-22 21:20听新闻



图为发布会现场。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杨佳薇 何晨曦

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非现场执法监管已经覆盖钢铁、焦化等11个重点行业,基本实现线上全天候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9月22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了“推行生态环境领域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 建立‘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监管执法模式”新闻发布会,据悉,2022年起,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推行生态环境领域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从根本上完善监管执法机制,截至2023年8月底,通过非现场平台核实办结1.6万余条问题线索,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现场打扰。那么,非现场执法监督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对此,记者采访了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

建立环境监管的“智慧大脑”

日前,智慧环保执法平台报警显示,秦皇岛市有家企业排放口污染物超标。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发现,排污超标是因为企业锅炉氨水泵故障导致,非主观故意,属于初次实施违法行为,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符合免罚条件,依据相关规定,免予行政处罚。

“这个平台就是我们的智慧环保执法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河北省建设了智慧环保管理、智慧环保执法2个平台,横向整合省直相关部门数据资源,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环境管理,建成全要素监测、全过程监控、全覆盖管理的智慧化环保管理平台。两个平台的建立为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提供了办理渠道。“智慧平台跟安装在企业的排污监控装备相连接,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线索并自动推送给执法人员,没有线索的情况下不允许随意开展现场检查。”

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二级调研员陈兴林介绍说,省生态环境厅建立了一套线索自动推送的方法,充分利用在线监控、分表计电、工况监控、动态管控、视频监控、自行监测等监控数据,结合排污许可信息、信访举报信息、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信息、周边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并运用分表计电在线监控违法违规情形判定规则,加强对污染源生产、治理、排放过程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大幅度提升问题查办精准度。

据统计,截至2023年8月底,非现场执法监管已经覆盖钢铁、焦化等11个重点行业,基本实现线上全天候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非现场平台核实办结1.6万余条问题线索,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现场打扰,全省入企检查次数较2021年同期下降68%,全省入企执法人次较2021年同期下降61%。

实现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非现场执法监管的初衷就是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现了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既要坚决制止和惩处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确保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有效执行,又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何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大家一致思考的问题,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刘炜介绍说,省生态环境厅通过完善“三个标准”、建立“五项制度”、搭建“两个平台”的“352”改革路径,建立“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非现场监管执法方式,实现“查办更准、打扰更少、服务更好、作风更硬”的执法模式,推行数字化、智能化、远程化监管执法方式为路径,从根本上完善监管执法机制。

据悉,在两个智慧平台的基础上,省生态环境厅一方面将污染源的排放和控制、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和自动监测设备数据质量控制等3类标准进行了统一,确保非现场执法监管排放标准统一、安装联网要求统一、数据传输质量统一。另一方面制定了全天候问题处理、远程执法、入企检查管理、企业申诉审核、量化积分考核等5项制度,统一规范全省处理流程,做到一把尺子衡量。建立企业申诉受理、现场核查、陈述申辩、听证审查等方面制度,畅通企业存疑问题反馈申诉渠道。将非现场监管执法制度纳入对各地的量化考核,督促各地按照非现场监管执法制度要求办理相关案件。

减少现场打扰让企业更“安心”

“对于企业来说,最怕各种检查,可要守护碧水蓝天,企业环保监管又不能少。”陈兴林介绍说,建成省市县三级贯通、一体化、全流程的智慧环保执法平台,实现报警信息自动推送,完成“线索核查、入企审批、申诉审核、自由裁量、处理处罚”的全流程线上办理,这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需要去现场才能调查清楚的问题线索,现在企业提交材料后好多问题就不用去企业进行调查了,大大减少了执法人员时间成本;以前企业要想申诉,必须得递交纸质材料,现在线上直接申诉。“不仅节约大量人力成本,而且能够把执法精力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查办更多的大案要案,截至目前,河北省查处“两打”案件共计91件,是2022年全年查处案件的6.28倍,上涨幅度排名全国第一。”

不仅仅“日常不扰、无据不查”,省生态环境厅还修订完善《河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指导各地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工作,严格遵守“轻微不罚”,做到轻微不罚、首次不罚、非故意不罚,对于符合不予处罚规定的,坚决做到依法依规免予处罚,强化包容审慎,提升自由裁量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避免随意执法、过度执法,不断严格执法责任、完善执法机制,既提高监管执法的效率和权威,又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发展环境,实现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治污。

据统计,2022年以来,在全省实施非现场监管执法,大力推行“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监管执法模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2023年以来,全省入企检查次数较2021年同期下降68%,全省下发免予处罚决定1109件,较去年同期上涨31%,免予处罚金额将近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07%。

责任编辑:何晨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媒体播报



09-22 21:20听新闻



图为发布会现场。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杨佳薇 何晨曦

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非现场执法监管已经覆盖钢铁、焦化等11个重点行业,基本实现线上全天候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9月22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了“推行生态环境领域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 建立‘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监管执法模式”新闻发布会,据悉,2022年起,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推行生态环境领域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从根本上完善监管执法机制,截至2023年8月底,通过非现场平台核实办结1.6万余条问题线索,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现场打扰。那么,非现场执法监督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对此,记者采访了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

建立环境监管的“智慧大脑”

日前,智慧环保执法平台报警显示,秦皇岛市有家企业排放口污染物超标。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发现,排污超标是因为企业锅炉氨水泵故障导致,非主观故意,属于初次实施违法行为,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符合免罚条件,依据相关规定,免予行政处罚。

“这个平台就是我们的智慧环保执法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河北省建设了智慧环保管理、智慧环保执法2个平台,横向整合省直相关部门数据资源,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环境管理,建成全要素监测、全过程监控、全覆盖管理的智慧化环保管理平台。两个平台的建立为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提供了办理渠道。“智慧平台跟安装在企业的排污监控装备相连接,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线索并自动推送给执法人员,没有线索的情况下不允许随意开展现场检查。”

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二级调研员陈兴林介绍说,省生态环境厅建立了一套线索自动推送的方法,充分利用在线监控、分表计电、工况监控、动态管控、视频监控、自行监测等监控数据,结合排污许可信息、信访举报信息、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信息、周边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并运用分表计电在线监控违法违规情形判定规则,加强对污染源生产、治理、排放过程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大幅度提升问题查办精准度。

据统计,截至2023年8月底,非现场执法监管已经覆盖钢铁、焦化等11个重点行业,基本实现线上全天候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非现场平台核实办结1.6万余条问题线索,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现场打扰,全省入企检查次数较2021年同期下降68%,全省入企执法人次较2021年同期下降61%。

实现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非现场执法监管的初衷就是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现了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既要坚决制止和惩处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确保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有效执行,又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何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大家一致思考的问题,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刘炜介绍说,省生态环境厅通过完善“三个标准”、建立“五项制度”、搭建“两个平台”的“352”改革路径,建立“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非现场监管执法方式,实现“查办更准、打扰更少、服务更好、作风更硬”的执法模式,推行数字化、智能化、远程化监管执法方式为路径,从根本上完善监管执法机制。

据悉,在两个智慧平台的基础上,省生态环境厅一方面将污染源的排放和控制、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和自动监测设备数据质量控制等3类标准进行了统一,确保非现场执法监管排放标准统一、安装联网要求统一、数据传输质量统一。另一方面制定了全天候问题处理、远程执法、入企检查管理、企业申诉审核、量化积分考核等5项制度,统一规范全省处理流程,做到一把尺子衡量。建立企业申诉受理、现场核查、陈述申辩、听证审查等方面制度,畅通企业存疑问题反馈申诉渠道。将非现场监管执法制度纳入对各地的量化考核,督促各地按照非现场监管执法制度要求办理相关案件。

减少现场打扰让企业更“安心”

“对于企业来说,最怕各种检查,可要守护碧水蓝天,企业环保监管又不能少。”陈兴林介绍说,建成省市县三级贯通、一体化、全流程的智慧环保执法平台,实现报警信息自动推送,完成“线索核查、入企审批、申诉审核、自由裁量、处理处罚”的全流程线上办理,这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需要去现场才能调查清楚的问题线索,现在企业提交材料后好多问题就不用去企业进行调查了,大大减少了执法人员时间成本;以前企业要想申诉,必须得递交纸质材料,现在线上直接申诉。“不仅节约大量人力成本,而且能够把执法精力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查办更多的大案要案,截至目前,河北省查处“两打”案件共计91件,是2022年全年查处案件的6.28倍,上涨幅度排名全国第一。”

不仅仅“日常不扰、无据不查”,省生态环境厅还修订完善《河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指导各地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工作,严格遵守“轻微不罚”,做到轻微不罚、首次不罚、非故意不罚,对于符合不予处罚规定的,坚决做到依法依规免予处罚,强化包容审慎,提升自由裁量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避免随意执法、过度执法,不断严格执法责任、完善执法机制,既提高监管执法的效率和权威,又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发展环境,实现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治污。

据统计,2022年以来,在全省实施非现场监管执法,大力推行“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监管执法模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2023年以来,全省入企检查次数较2021年同期下降68%,全省下发免予处罚决定1109件,较去年同期上涨31%,免予处罚金额将近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07%。

责任编辑:何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