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播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媒体播报

3月29日河北举行“河北财政综合施策 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1-04-06 09:39 信息来源:河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3月29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财政综合施策 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杰刚向大家介绍“十三五”时期河北省财政部门大力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支持政策措施。并与河北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处长张振川、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崔立昌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田德锋主持。

田德锋: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
  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河北财政综合施策 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河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杰刚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十三五”时期我省财政部门大力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支持政策措施。同时,我们还请来了河北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处长张振川先生、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崔立昌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李厅长作介绍。

李杰刚: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新闻界朋友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现在我就省财政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下来以后再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保护该花的钱必须花,该投的钱决不能省,要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财政投入重点保障和优先支持领域。
  “十三五”以来,河北财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收支矛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000多亿元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同时,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完善财税政策,协调落实京津冀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仍将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一方面虽然我省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但仅依靠财政投入一种方式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资金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涉及面广、管理部门多、社会影响面大,存在资金使用管理分散、项目准备不充分、政策措施不够系统等问题。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省财政厅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等有关部门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和目标要求,通过总结成效、借鉴外省经验、结合我省实际,2020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河北省财政厅关于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系统提出十项政策措施,指明了“十四五”时期财政支持生态环境保护该干什么、怎么干好。
  下面我重点介绍省财政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十项政策措施: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主要是强化规划在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顶层设计和指引作用,加强财政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重大规划的有效衔接,以规划引领财政预算编制,以预算执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落地。
  二是强化项目支撑。项目是资金的载体,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准备充分,资金才能有的放矢。要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完善项目申报、审核评估、绩效监督等全过程管理,以项目谋划带动资金精准投入,围绕重点领域,确保申报一批、建设一批、建成一批。
  三是强化区域协调。空气、水具有跨区流动特点,保护和治理需要区域间上下联动,要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支持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通过逐步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深化落实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区域生态协同治理。
  四是强化协同联动。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生态保护与治理要注重各部门间、各政策间统筹兼顾,各方面需齐头并进、形成合力,要增强财政系统上下工作联动,增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增强资金保障联动,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五是强化政策落实。主要是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落实税费政策,落实绿色采购政策,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财政政策体系。
  六是强化资金统筹。主要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解决生态环保领域资金使用分散问题,坚持属地负责,统筹各级各部门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等相关财政资金,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建立与财力增长协调的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筹措机制。
  七是强化机制创新。主要是创新融资机制,创新资金分配方式,引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治理。探索竞争性分配方式、“以奖代补”等方式,完善资金奖惩机制,调动地方政府治理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八是强化事权责任。主要是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财政关系,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研究制定生态环境领域、自然资源领域省以下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清单,理顺优化我省省以下各级政府间关系,增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为提升生态环保治理效率奠定基础。
  九是强化绩效管理。主要是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结果为导向,加快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通过建立事前评估,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运行监控,强化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切实提高生态环境领域资金使用效益。
  十是强化依法理财。主要是严格依法履职,严格按照法定原则、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提高各级财政部门依法理财水平。
  十项强化措施构成了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框架,构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财政保障体系,为“十四五”时期全省各级财政支持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省财政厅成立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小组,统筹推进和督促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财随政走、政令财行,以建设高质量财政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跨越式发展,继续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河北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再次对记者朋友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河北日报记者:

请问,“十三五”以来省财政在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有哪些举措(亮点)

张振川:

谢谢您的提问。
  “十三五”以来,河北财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予以全力支持。全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000多亿元支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一是坚持绩效导向,建立财政资金使用奖惩机制。1、为严格落实大气、水污染防治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我省各地区水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管理,助力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省财政厅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建立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奖惩机制,并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指数、空气质量排名结果对各地实施财政奖励或惩罚性扣减资金措施,累计奖励扣减资金2.5亿元,有效调动了地方积极性。2、推进河流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2016年,为确保完成国家“十三五”水质目标任务,有效激励各级政府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积极性,我省收严考核标准,加大惩罚力度,同时对水质达标情况较好的引入奖励机制。全省11个设区市和2个省直管县近三年累计扣缴各市生态补偿金5.35亿元,主要支持下游受污染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用于经济补偿、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水污染综合整治和水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设项目,为全省水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坚持协同推进,构建横向生态补偿体系。首先,我们建立了津冀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16—2018年第一期协议期间,河北、天津每年各安排1亿元,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奖励资金3亿元,总规模15亿元。2019—2021年,我省与天津市签订第二期补偿协议,天津市补偿资金原则上每年1亿元(根据考核结果据实拨付),我省财政安排资金每年1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按政策申请,拨付我省用于引滦入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已到位资金8亿元。其次,我们还建立了京冀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原则上北京每年安排3亿元,河北省每年安排1亿元,中央财政根据水质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每年奖励3亿元,已累计到位19.8亿元,有力支持了潮白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三是坚持多元筹措,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我省主动探索运用国际金融组织新型贷款工具,设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股权投资基金模式,因地制宜精准投入,通过积极争取,获得世行结果导向型贷款5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政策贷款3亿美元、德国复兴信贷银行1.5亿欧元用于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创新贷款资金使用方式,将贷款资金分别转贷给省本级和11个设区市,由省、市财政部门以转贷资金为来源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基金。省市两级财政部门利用省、市现有平台或新组建的基金公司,与社会资本以不低于1:1的比例,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府资金保本微利、适当让利”的思路建立分布式蓝天基金体系,吸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我省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以上就是“十三五”时期省财政在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主要措施,谢谢。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介绍下“十三五”时期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崔立昌:

谢谢您的提问。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有力推动下,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省上下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44.8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0%,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和蓝天保卫战目标;优良天数比率69.9%,较2015年提高12.8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全省7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66.2%,劣Ⅴ类断面全部消除,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2019年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我省被评为优秀等级,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从具体工作来看:
  一是蓝天保卫战取得关键性胜利。在全国率先完成所有符合改造条件的钢铁、焦化企业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和煤电企业深度治理,基本完成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淘汰,率先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和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率先建成市、县、乡、开发区、港口作业区全覆盖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率先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实施差异化管控。加快推进重型柴油货车、施工场地扬尘、劣质散煤复燃、秸秆露天焚烧等污染治理。制定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重污染天气过程全部稳定度过。
  二是碧水保卫战取得标志性成果。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攻坚进展顺利,谋划实施一批节点性标志性工程项目,白洋淀淀区水质由2017年的Ⅴ类提升至目前的Ⅳ类。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达到Ⅲ类以上、100%达标,有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制定实施重污染河流治理方案和国考断面水质保障方案,地级市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深化工业污水达标整治,181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推进渤海综合治理,开展消除劣Ⅴ类断面专项行动,近岸海域国考点位水质优良(一、二类海水)比例连续三年达到100%。
  三是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全省受污染耕地已全部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加强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联动监管,建立河北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深入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建立危险废物网格化监管体系,非法处置倾倒危险废物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十三五”时期,生态建设重视程度之高、污染治理推进力度之大、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也与财政部门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紧密相关,有力保障了“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
  谢谢。

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

请问,“十四五”时期省财政将如何发挥职能,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张振川:

谢谢您的提问。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部署,明确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我省“十四五”时期生态环保工作思路、目标也初步确定,省财政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十个强化”措施为着力点,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完善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各级财政统筹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等各类财政资源,不断拓展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筹措渠道。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统筹包括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海岛和海域保护,林业改革发展和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预算内基建投资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有关资金。创新投入方式,采取“以奖代补”、竞争性评审、PPP、设立基金等方式,吸引撬动多元化投入,建立与经济体量相符、与财力增长协调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投入常态化机制,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稳定的财力保障。
  二是强化激励约束作用,构建财政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强化顶层设计,研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途径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推动森林、草原、湿地、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持续推进京冀、津冀横向生态补偿示范取得明显进展,探索在省内开展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鼓励市县探索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方式,建成符合我省省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促进全省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研究财政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推动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碳达峰。
  三是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突出支持重点领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省财政会同相关部门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结果为导向,加快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全覆盖,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绩效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部门单位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形成花钱必问效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环保资金项目储备库制度。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与项目储备库紧密连接,通过加强项目统筹谋划与前期论证,提高资金预算安排的规范性合理性;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指导,有效发挥资金效益。
  谢谢。

人民网记者:

请介绍一下我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思路和重大举措。

崔立昌:

谢谢您的提问。
  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省“两会”关于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美丽河北的要求,深入谋划我省“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路,精心编制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初步提出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
  在总体思路方面,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拓宽广度、延伸深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推进“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支持服务“三件大事”,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奠定生态环境基础。
  在主要目标方面,一是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基本消除国考断面劣Ⅴ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海洋生态环境稳中向好。三是生态服务功能稳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首都“两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四是生态环境安全有效保障。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成,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五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管和应急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补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在重大举措方面,一是突出河北省发展任务和功能定位,聚焦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携手北京筹办冬奥会“三件大事”,推进共建共享、协同管控、一体保护和联防联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重大战略实施的服务保障作用。二是突出“碳达峰、碳中和”引领作用,强化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管控,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推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三是突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着力补齐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短板,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实施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建立健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统筹管理机制,深化流域污染治理,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强化污染源头防控,遏制土壤污染风险,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大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四是突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省级例行督察,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地方立法,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标准体系。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实施固定污染源全过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舆论引导和社会主体作用,推动形成公众监督与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谢谢。

田德锋:

感谢4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3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与省财政厅办公室(新闻中心)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媒体播报

3月29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财政综合施策 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杰刚向大家介绍“十三五”时期河北省财政部门大力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支持政策措施。并与河北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处长张振川、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崔立昌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田德锋主持。

田德锋: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
  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河北财政综合施策 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河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杰刚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十三五”时期我省财政部门大力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支持政策措施。同时,我们还请来了河北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处长张振川先生、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崔立昌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李厅长作介绍。

李杰刚: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新闻界朋友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现在我就省财政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下来以后再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保护该花的钱必须花,该投的钱决不能省,要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财政投入重点保障和优先支持领域。
  “十三五”以来,河北财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收支矛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000多亿元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同时,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完善财税政策,协调落实京津冀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仍将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一方面虽然我省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但仅依靠财政投入一种方式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资金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涉及面广、管理部门多、社会影响面大,存在资金使用管理分散、项目准备不充分、政策措施不够系统等问题。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省财政厅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等有关部门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和目标要求,通过总结成效、借鉴外省经验、结合我省实际,2020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河北省财政厅关于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系统提出十项政策措施,指明了“十四五”时期财政支持生态环境保护该干什么、怎么干好。
  下面我重点介绍省财政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十项政策措施: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主要是强化规划在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顶层设计和指引作用,加强财政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重大规划的有效衔接,以规划引领财政预算编制,以预算执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落地。
  二是强化项目支撑。项目是资金的载体,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准备充分,资金才能有的放矢。要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完善项目申报、审核评估、绩效监督等全过程管理,以项目谋划带动资金精准投入,围绕重点领域,确保申报一批、建设一批、建成一批。
  三是强化区域协调。空气、水具有跨区流动特点,保护和治理需要区域间上下联动,要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支持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通过逐步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深化落实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区域生态协同治理。
  四是强化协同联动。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生态保护与治理要注重各部门间、各政策间统筹兼顾,各方面需齐头并进、形成合力,要增强财政系统上下工作联动,增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增强资金保障联动,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五是强化政策落实。主要是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落实税费政策,落实绿色采购政策,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财政政策体系。
  六是强化资金统筹。主要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解决生态环保领域资金使用分散问题,坚持属地负责,统筹各级各部门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等相关财政资金,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建立与财力增长协调的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筹措机制。
  七是强化机制创新。主要是创新融资机制,创新资金分配方式,引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治理。探索竞争性分配方式、“以奖代补”等方式,完善资金奖惩机制,调动地方政府治理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八是强化事权责任。主要是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财政关系,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研究制定生态环境领域、自然资源领域省以下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清单,理顺优化我省省以下各级政府间关系,增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为提升生态环保治理效率奠定基础。
  九是强化绩效管理。主要是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结果为导向,加快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通过建立事前评估,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运行监控,强化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切实提高生态环境领域资金使用效益。
  十是强化依法理财。主要是严格依法履职,严格按照法定原则、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提高各级财政部门依法理财水平。
  十项强化措施构成了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框架,构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财政保障体系,为“十四五”时期全省各级财政支持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省财政厅成立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小组,统筹推进和督促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国两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财随政走、政令财行,以建设高质量财政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跨越式发展,继续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河北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再次对记者朋友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河北日报记者:

请问,“十三五”以来省财政在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有哪些举措(亮点)

张振川:

谢谢您的提问。
  “十三五”以来,河北财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予以全力支持。全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000多亿元支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一是坚持绩效导向,建立财政资金使用奖惩机制。1、为严格落实大气、水污染防治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我省各地区水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管理,助力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省财政厅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建立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奖惩机制,并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指数、空气质量排名结果对各地实施财政奖励或惩罚性扣减资金措施,累计奖励扣减资金2.5亿元,有效调动了地方积极性。2、推进河流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2016年,为确保完成国家“十三五”水质目标任务,有效激励各级政府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积极性,我省收严考核标准,加大惩罚力度,同时对水质达标情况较好的引入奖励机制。全省11个设区市和2个省直管县近三年累计扣缴各市生态补偿金5.35亿元,主要支持下游受污染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用于经济补偿、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水污染综合整治和水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设项目,为全省水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坚持协同推进,构建横向生态补偿体系。首先,我们建立了津冀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16—2018年第一期协议期间,河北、天津每年各安排1亿元,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奖励资金3亿元,总规模15亿元。2019—2021年,我省与天津市签订第二期补偿协议,天津市补偿资金原则上每年1亿元(根据考核结果据实拨付),我省财政安排资金每年1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按政策申请,拨付我省用于引滦入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已到位资金8亿元。其次,我们还建立了京冀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原则上北京每年安排3亿元,河北省每年安排1亿元,中央财政根据水质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每年奖励3亿元,已累计到位19.8亿元,有力支持了潮白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三是坚持多元筹措,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我省主动探索运用国际金融组织新型贷款工具,设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股权投资基金模式,因地制宜精准投入,通过积极争取,获得世行结果导向型贷款5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政策贷款3亿美元、德国复兴信贷银行1.5亿欧元用于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创新贷款资金使用方式,将贷款资金分别转贷给省本级和11个设区市,由省、市财政部门以转贷资金为来源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基金。省市两级财政部门利用省、市现有平台或新组建的基金公司,与社会资本以不低于1:1的比例,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府资金保本微利、适当让利”的思路建立分布式蓝天基金体系,吸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我省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以上就是“十三五”时期省财政在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主要措施,谢谢。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介绍下“十三五”时期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崔立昌:

谢谢您的提问。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有力推动下,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省上下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44.8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0%,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和蓝天保卫战目标;优良天数比率69.9%,较2015年提高12.8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全省7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66.2%,劣Ⅴ类断面全部消除,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2019年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我省被评为优秀等级,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从具体工作来看:
  一是蓝天保卫战取得关键性胜利。在全国率先完成所有符合改造条件的钢铁、焦化企业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和煤电企业深度治理,基本完成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淘汰,率先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和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率先建成市、县、乡、开发区、港口作业区全覆盖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率先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实施差异化管控。加快推进重型柴油货车、施工场地扬尘、劣质散煤复燃、秸秆露天焚烧等污染治理。制定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重污染天气过程全部稳定度过。
  二是碧水保卫战取得标志性成果。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攻坚进展顺利,谋划实施一批节点性标志性工程项目,白洋淀淀区水质由2017年的Ⅴ类提升至目前的Ⅳ类。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达到Ⅲ类以上、100%达标,有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制定实施重污染河流治理方案和国考断面水质保障方案,地级市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深化工业污水达标整治,181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推进渤海综合治理,开展消除劣Ⅴ类断面专项行动,近岸海域国考点位水质优良(一、二类海水)比例连续三年达到100%。
  三是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全省受污染耕地已全部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加强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联动监管,建立河北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深入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建立危险废物网格化监管体系,非法处置倾倒危险废物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十三五”时期,生态建设重视程度之高、污染治理推进力度之大、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也与财政部门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紧密相关,有力保障了“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
  谢谢。

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

请问,“十四五”时期省财政将如何发挥职能,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张振川:

谢谢您的提问。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部署,明确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我省“十四五”时期生态环保工作思路、目标也初步确定,省财政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十个强化”措施为着力点,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完善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各级财政统筹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等各类财政资源,不断拓展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筹措渠道。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统筹包括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海岛和海域保护,林业改革发展和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预算内基建投资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有关资金。创新投入方式,采取“以奖代补”、竞争性评审、PPP、设立基金等方式,吸引撬动多元化投入,建立与经济体量相符、与财力增长协调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投入常态化机制,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稳定的财力保障。
  二是强化激励约束作用,构建财政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强化顶层设计,研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途径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推动森林、草原、湿地、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持续推进京冀、津冀横向生态补偿示范取得明显进展,探索在省内开展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鼓励市县探索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方式,建成符合我省省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促进全省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研究财政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推动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碳达峰。
  三是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突出支持重点领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省财政会同相关部门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结果为导向,加快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全覆盖,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绩效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部门单位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形成花钱必问效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环保资金项目储备库制度。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与项目储备库紧密连接,通过加强项目统筹谋划与前期论证,提高资金预算安排的规范性合理性;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指导,有效发挥资金效益。
  谢谢。

人民网记者:

请介绍一下我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思路和重大举措。

崔立昌:

谢谢您的提问。
  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省“两会”关于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美丽河北的要求,深入谋划我省“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路,精心编制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初步提出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
  在总体思路方面,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拓宽广度、延伸深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推进“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支持服务“三件大事”,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奠定生态环境基础。
  在主要目标方面,一是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基本消除国考断面劣Ⅴ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海洋生态环境稳中向好。三是生态服务功能稳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首都“两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四是生态环境安全有效保障。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成,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五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管和应急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补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在重大举措方面,一是突出河北省发展任务和功能定位,聚焦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携手北京筹办冬奥会“三件大事”,推进共建共享、协同管控、一体保护和联防联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重大战略实施的服务保障作用。二是突出“碳达峰、碳中和”引领作用,强化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管控,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推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三是突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着力补齐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短板,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实施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建立健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统筹管理机制,深化流域污染治理,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强化污染源头防控,遏制土壤污染风险,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大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四是突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省级例行督察,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地方立法,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标准体系。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实施固定污染源全过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舆论引导和社会主体作用,推动形成公众监督与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谢谢。

田德锋:

感谢4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3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与省财政厅办公室(新闻中心)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