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基层风采

久久为功 持续治污 护航“冬奥蓝” ——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全力做好冬奥筹办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1-03-08 10:11 信息来源:张家口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2015年7月,北京成功申办第24届冬奥会后,全市上下围绕“首都两区”建设发展定位,始终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强市的重要抓手,科学施策、标本兼治,全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京津冀地区最好水平。2020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328天,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19名,成为全国北方地区唯一进入前20名的城市。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活动期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崇礼区PM2.5平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冬奥会核心赛区均为达标天。

强化顶层设计  明晰治理路径护蓝天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市第一时间对接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团队,开展冬奥会空气质量目标可达性分析,研究治理路径、方向和措施,形成了《张家口市空气质量提升规划研究报告(2016—2022)》。为保障目标措施落地实施,市政府印发了《张家口市空气质量提升规划实施方案(蓝天行动计划2016—2022)》,明确细化了各级各有关部门职责,并全力组织推动实施。2018年,及时启动了《实施方案》中期评估工作,清华大学技术团队对方案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结合国家、省最新治理要求作了进一步调整优化。积极实施源头严防、过程监管、全民参与的环环相扣举措,全力以赴打赢蓝天保卫战,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张家口最鲜明的底色。

突出综合施策  全面打响兼治攻坚战

2016年以来,我市紧盯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精准施治,重点做好“调、减、治、控、增”五篇文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禁止新增钢铁、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高污染产能;淘汰炼铁产能120万吨、炼钢产能240万吨、煤炭产能2200万吨、焦炭产能50万吨,退城搬迁企业11家,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1768家,并实现动态“清零”。积极推动清洁取暖治理散煤。大力推进“以电为主”的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全市5849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实现淘汰。深化工业企业减排。全市电力行业5家企业16台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在2015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实施深度治理,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达到5、25、30微克/立方米;2家水泥企业完成窑尾超低排放改造,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达到10、30、100微克/立方米。同时,对保留的3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现有燃气锅炉全部完成低氮燃烧改造,从源头遏制各类污染。实施“油路车”综合治理,共推广新能源车2万余辆标准车,中心城区现投运公交车748辆,全部为新能源车,其中氢能源公交车304辆,现有新能源出租车2696辆。崇礼区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100%。积极推进扬尘精细化管控,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两个全覆盖”,有效保障全市空气质量稳定达标。

建立应对机制  积极应对不利气象条件

近年来,我市积极研究实施不利气象条件下弹性减排管控。由市生态环境、气象部门每日进行会商研判,当预测PM2.5日均浓度将超过50微克/立方米时,提前2天协调重点县区、部门、企业自主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挖掘治污设施潜力、调整生产过程负荷、提升煤质等方式,削减污染物排放。同时协同相关部门加大扬尘、重型柴油货车排查整治力度,最大限度降低污染负荷。

完善监测体系  为赛时保障提供强支撑

自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建成投运六项参数监测能力的国省控空气自动监测站35个、乡镇空气自动站190个、经济开发区空气自动站16个;2019年11月,位于冬奥会赛区的古杨树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经北京奥组委和国际OBS确认和肯定后正式投入使用;2020年12月,云顶滑雪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完成,形成完整的全市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和奥运赛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体系。同时,加强空气质量溯源分析,自2019年起每季度进行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并根据季节特点和污染特征,开展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六项污染物走航监测和水平激光雷达扫描监测等,努力提升精准化监测能力水平。

加快低碳建设  推进温室气体排放严管控

积极履行“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的申办承诺,印发实施《张家口市低碳管理计划》,建设完成了张北柔性直流电网示范项目建设,实现了向京张两地冬奥赛区输送绿色电力,保障了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场馆综合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需求。新建场馆冬奥村和冬残奥村、古杨树场馆群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张家口冬奥村的能源管控中心设计已完成,建成后可监测电、水等消耗情况。赛事举办期间,核心赛区全部使用氢燃料大巴车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基层风采

2015年7月,北京成功申办第24届冬奥会后,全市上下围绕“首都两区”建设发展定位,始终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强市的重要抓手,科学施策、标本兼治,全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京津冀地区最好水平。2020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328天,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19名,成为全国北方地区唯一进入前20名的城市。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活动期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崇礼区PM2.5平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冬奥会核心赛区均为达标天。

强化顶层设计  明晰治理路径护蓝天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市第一时间对接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团队,开展冬奥会空气质量目标可达性分析,研究治理路径、方向和措施,形成了《张家口市空气质量提升规划研究报告(2016—2022)》。为保障目标措施落地实施,市政府印发了《张家口市空气质量提升规划实施方案(蓝天行动计划2016—2022)》,明确细化了各级各有关部门职责,并全力组织推动实施。2018年,及时启动了《实施方案》中期评估工作,清华大学技术团队对方案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结合国家、省最新治理要求作了进一步调整优化。积极实施源头严防、过程监管、全民参与的环环相扣举措,全力以赴打赢蓝天保卫战,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张家口最鲜明的底色。

突出综合施策  全面打响兼治攻坚战

2016年以来,我市紧盯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精准施治,重点做好“调、减、治、控、增”五篇文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禁止新增钢铁、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高污染产能;淘汰炼铁产能120万吨、炼钢产能240万吨、煤炭产能2200万吨、焦炭产能50万吨,退城搬迁企业11家,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1768家,并实现动态“清零”。积极推动清洁取暖治理散煤。大力推进“以电为主”的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全市5849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实现淘汰。深化工业企业减排。全市电力行业5家企业16台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在2015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实施深度治理,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达到5、25、30微克/立方米;2家水泥企业完成窑尾超低排放改造,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达到10、30、100微克/立方米。同时,对保留的3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现有燃气锅炉全部完成低氮燃烧改造,从源头遏制各类污染。实施“油路车”综合治理,共推广新能源车2万余辆标准车,中心城区现投运公交车748辆,全部为新能源车,其中氢能源公交车304辆,现有新能源出租车2696辆。崇礼区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100%。积极推进扬尘精细化管控,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两个全覆盖”,有效保障全市空气质量稳定达标。

建立应对机制  积极应对不利气象条件

近年来,我市积极研究实施不利气象条件下弹性减排管控。由市生态环境、气象部门每日进行会商研判,当预测PM2.5日均浓度将超过50微克/立方米时,提前2天协调重点县区、部门、企业自主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挖掘治污设施潜力、调整生产过程负荷、提升煤质等方式,削减污染物排放。同时协同相关部门加大扬尘、重型柴油货车排查整治力度,最大限度降低污染负荷。

完善监测体系  为赛时保障提供强支撑

自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建成投运六项参数监测能力的国省控空气自动监测站35个、乡镇空气自动站190个、经济开发区空气自动站16个;2019年11月,位于冬奥会赛区的古杨树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经北京奥组委和国际OBS确认和肯定后正式投入使用;2020年12月,云顶滑雪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完成,形成完整的全市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和奥运赛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体系。同时,加强空气质量溯源分析,自2019年起每季度进行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并根据季节特点和污染特征,开展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六项污染物走航监测和水平激光雷达扫描监测等,努力提升精准化监测能力水平。

加快低碳建设  推进温室气体排放严管控

积极履行“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的申办承诺,印发实施《张家口市低碳管理计划》,建设完成了张北柔性直流电网示范项目建设,实现了向京张两地冬奥赛区输送绿色电力,保障了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场馆综合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需求。新建场馆冬奥村和冬残奥村、古杨树场馆群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张家口冬奥村的能源管控中心设计已完成,建成后可监测电、水等消耗情况。赛事举办期间,核心赛区全部使用氢燃料大巴车保障。